1 / 4
文档名称:

中华文化概说.doc

格式:doc   大小:76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华文化概说.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8/14 文件大小:7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华文化概说.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名词解释 1. 文化现象: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具有个别、具体、可直接观察和经验性等特点。 2. 《神灭论》:佛教在中国的流行,必然地与中国固有的社会秩序、文化伦理产生矛盾和冲突。南朝时最富有观念论色彩的是神灭论的争论。这场争论以范缜的《神灭论》最著名。范缜本着道家自然主义的哲学观反驳佛教,主张形尽神灭的理论,具有深远的影响。 3. 本草之学: 我国药学理论的出现是在西汉时期, 当时出现本草一词, 将药学作为医学的一个分支, 所以, 中国古代的药学,又称本草之学。其主要内容为记述各种药物的名称、性状、功能、主治、产地及采集、加工、保存等知识。著名的有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4. 中体西用论: 这是 19 世纪末以来中国文化发展中具有影响力的思潮。是"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的缩略,是中国近现代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的文化主张和基本理论。中体西用论主张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为本,吸收西方科学技术和具体文化为" 用,从而达到复兴中华的目的,但在中西文化冲突中力图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本体或主导地位,这是它的失误。 31. 文化政策答案:文化政策是指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32. “大一统”意识答案:天在大一统的观念是由于中国的地域广大,统治者追求统一而逐渐形成的。分裂与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两在现象,统一总是占主导倾向的追求。这样的追求来源于广大地域上人群的迁移及人群间许久以来的相互交流。天下观念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追求统一。尽管中国历史上的分裂不在少数,时间也不算短,但追求统一始终是政治观念的基调,也是历史的基本倾向。天下一家的大一统意识,是威力持久的中国理论,对中华民族的不断发展壮大,曾起过重要作用 33. 血亲五服制答案:血亲五服制是以本人为基准,向上推四代的直系亲属称祖先;五服以内是近亲,五服以外是同宗。 31. 引经注律答案: 引经注律是儒家思想影响法律制度的又一方式。秦汉时期注经风气盛行, 在这种风气下, 人们开展了注释法律的工作, 以儒家经典作为法律注释的依据。汉代引经注律盛况空前, 据《晋书刑法志》统计,当时郑玄等诸儒引经注律的文字达 7, 732 , 200 字,“凡断罪所当由用者, 合二万六千二百七十二条”。儒家学者的注律过程也就是对封建法律制度进行儒家化的改造过程。 35 祖先崇拜答案:祖先崇拜,或敬祖,是指一种宗教****惯,基于死去的祖先的灵魂仍然存在,仍然会影响到现世,并且对子孙的生存状态有影响的信仰。一般崇拜的目的是相信去世的祖先会继续保佑自己的后代。在大部分不同文化中,祖先崇拜和神灵崇拜不太一样,对神灵崇拜是希望祈求一些好处,但对祖先的崇拜一般只是表达亲情,但有些文化如儒家和大乘佛教是将祖先当作神灵一样的崇拜。简答题 1 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的大势。(1) 北方民族大举的内侵引起中原人群的大规模南移,其结果是民族的大融合。(2) 对南方大规模的开发。(3) 佛教的广泛传播,给固有的中国文化注入了许多新的精神因素。 2. 简述传统儒家伦理学说对法律制度的影响。以儒家伦理学说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具体表现为一是以" 三纲" 为核心的封建礼教作为立法指导;二是贯穿“德主刑辅”、" 明刑弼教" 的精神,以德为主,德刑并用是统治者所倡导的统治方法;三是通过引经断狱、引经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