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9
文档名称:

添加剂基础知识教学提纲.ppt

格式:ppt   大小:319KB   页数:3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添加剂基础知识教学提纲.ppt

上传人:nnyoung 2022/1/16 文件大小:3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添加剂基础知识教学提纲.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润滑油添加剂基础知识
2009年08月
润滑油添加剂基础知识
添加剂分类及基础知识
添加剂生产和应用情况
一、添加剂分类及基础知识
润滑油组成
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成分,决定着润滑油的基重要的性能之一。
破乳剂也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常用的破乳剂有T1001(***与环氧乙烷缩合物)。
复合添加剂
复合剂是根据油品使用性能要求将各种功能性添加剂按优化比例掺混在一起的组合物。
复合添加剂便于使用和销售,国内外绝大多数润滑油采用复合剂生产。
复合剂的生产:调合温度60~70℃,严格计量,注意加入顺序(磺酸盐不能单独与无灰剂在一起),混合均匀。
降凝剂,粘度指数改进剂一般不加在复合剂中,需在调油时加入,抗泡剂也可加入复合剂。
复合剂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性能/价格比,添加量。
复合添加剂
国内调油所需复合剂大部分依赖进口,特别是高档产品。
国内主要能生产一些中低档的内燃机油、齿轮油及抗磨液压油复合剂。
汽油机油复合剂:如T3002(SJ级)、T3001(SE/SF)
柴油机油复合剂:如T3151(CF-4级)、T3141(CD级)
齿轮油复合剂:如T4204
抗磨液压油复合剂:如T5032
复合添加剂
复合剂的构成
内燃机油:高、低碱值磺酸钙、高碱磺酸镁、硫化烷基酚钙、水杨酸钙/分散剂/ZDDP和/或无灰抗氧剂/(减摩剂)。
齿轮油:极压剂(硫烯、P/N剂)/防腐剂/防锈剂/(抗氧剂)
抗磨液压油:极压剂/油性剂/抗氧剂(包括钝化剂) /防锈剂
二、添加剂生产和应用情况
润滑油消费情况
全球润滑油2008年消费量约4020万吨,%,低于同期世界石油消费5%%的增长率;
中国润滑油消费量约540万吨,%;
国外添加剂产业概况
2008年全球添加剂总消费量约410万吨;
车用油消耗了最多的添加剂,约占销售量的66%;
其次为金属加工油,约占销售量的17%。
全球添加剂消耗去向分布
国外添加剂产业概况
大类单剂技术突破性变化不大(清净剂、分散剂、抗氧抗腐剂等);
单剂生产工艺过程优化程度较高;
产品大多数以复合剂的形式投放市场;
随着油品升级,复合剂加剂量和研发费用大幅度上升。
国外添加剂产业概况
经过90年代的剧烈的兼并和重组,基本上形成了四大添加剂公司的分布格局:Lubrizol(路博润)、Infineum(润英联)、Chevron Oronite(雪佛龙)和 Afton(雅富顿);
四大添加剂公司控制着全世界润滑油添加剂销售额的80%左右,产品以复合剂为主,除粘指剂外一般不对外出售单剂产品。
国外添加剂产业概况
还有几家规模相对较小的添加剂公司,主要以单剂生产为主,在特定的产品领域居于全球领先地位:
Chemtura(科聚亚):清净剂、抗氧剂等
Ciba(汽巴):抗氧剂、极压抗磨剂等
Vanderbilt(范德比尔):极压抗磨剂、抗氧剂及金属减活剂等
Rohmax(罗曼克斯):粘指剂和降凝剂
国内添加剂产业概况
我国润滑油添加剂产业起步于上个世纪50年代,通过自主研发和引进国外生产技术并举,已经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
目前可生产10大类约160个添加剂单剂品种,总产量超过10万吨,在主要添加剂品种上与国外相当,但在产品质量上还有一定差距;
复合剂配方也在持续开发中,但目前主要集中在中档及以下档次,高端复合剂还需要依赖进口。
国内复合剂的生产现状
目前国内市场中使用的复合剂产品来源主要有三大部分:
国外添加剂公司进口
国内合资企业生产
润滑油或添加剂生产企业自行生产的复合剂产品;
实际的市场份额基本上被国外添加剂公司或其在国内的合资企业所瓜分;
国外添加剂公司通过与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合资等手段扩大生产规模和市场份额,目前主要有两大合资企业。
复合剂合资企业
上海海润公司:2001年成立,中国石化和润英联各出资50%的合资公司,主要生产内燃机油复合剂,复合剂质量等级为汽油机油SE~SJ,柴油机油CC~CF-4,;
路博润-兰炼公司:2000年成立,中国石油和路博润公司各出资50%的合资公司,也主要生产内燃机油复合剂,复合剂质量等级为汽油机油SC~SJ,柴油机油CC~CF-4,。
民营复合剂生产企业
除合资企业外,国内的复合剂生产厂家主要是一些民营的添加剂公司,产量较大的主要有辽宁天合和无锡南方,主要集中在中低档产品;
在发展上面临一定的困境,很难形成规模经营:
研发能力不足,或缺乏稳定的技术来源,不能持续开发和生产质量等级较高的新产品;
在产品质量稳定性、品牌认同等方面也处于竞争弱势。
我国添加剂单剂的主要生产厂家
民营企业发展迅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