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doc

格式:doc   大小:22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doc

上传人:qnrdwb 2022/1/16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学时         
导入设计  鲁迅(1881~1936)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鲁迅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也是勤奋工作的一生。从1907~1936年他所写的小说、杂文、散文、诗百草园的事物写得这祥精彩?     明确:作者曾对百草园的景物进展过细致地观察,并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展描写,还在描写之中倾注了自己对百草园——这个儿童乐园的热爱之情。因此把百草园的事物写得这样精彩。  小结:第2段是文章第一部分的第二层,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和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这段文字中处处表现了儿童好奇、求知的心理特征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让学生轻声齐读第2段,加深体会,加强记忆。 3、指定学生朗读课文第3至3段,引导学生进展分析。  ①提问:文章的第3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起过渡(或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对百草园的景物的描写,过渡到关于百草园中有关传说的表达上去。      ②提问:这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这里写了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这个故事带有神怪色彩,结局是邪不压正,美女蛇被制服了。 ③这个故事和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有什么联络呢?     明确:其一,故事的内容符合儿童好奇、爱惊险的心理。这也是儿时的一种乐趣;其二,听长妈妈的故事后,“长草”是不去的,这就限制了“我”在百草园中活动的范围,极想得到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走在百草园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这也符合儿童的探险猎奇、战胜邪恶的心理。这就为百草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纱,诱导着儿童去涉足认识、理解它。其三,百草园丰富的生活内容和赤链蛇的传说,对儿时的作者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所以这个传说,增加了百草园是“我”的“乐园”的因素。      4、让学生齐读课丈第7、8段,引导学生进展分析。 ①这两段写了什么?  明确:写了雪天捕鸟,是百草园冬天的乐趣。 ②让学生默读课文第7段,同时找出写捕鸟方法的动词,分析使用这些动词的表现力量。  明确:作者用“扫、支、撒、系、牵、看、拉”等一连串的动词,明晰、准确地写出捕鸟的全过程,表现了儿童好动的性格,对捕鸟的爱好。 ③第8段写出了一位什么样的人物?这和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有什么关系?  明确:第8段写出了一位仁慈、沉静、有丰富捕鸟经历的农民——闰土的父亲。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劳动人民智慧、经历的钦佩之情。这层中,没有明写“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但乐在其中了,捕鸟时的新奇、兴奋,对闰土父亲的钦佩,这些都是百草园生活中的组成部分,这样就把“乐园”写得实在、详细。 5、指定学生朗读第9段,引导学生进展分析。 ①三个“也许是因为……”的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意思?  明确:这三个分句构成一组排比句,其内容都是在百草园中一些不“标准”的行为,以此来推测分开百草园的原因。表现了儿童觉得被送进书塾是遭到了惩罚的心理。      
②这一段字里行间流露了一种什么感情?  明确:这一段用猜测、疑问和无可奈何的语气,表达了童年的鲁迅辞别百草园时既无奈又恋恋不舍的感情。  三、课堂小结     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这里可以自由地欣赏自然景物;这里可以听到神奇的故事,而且又能常常被这种猎奇的心理驱使,想在百草园中寻得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这里还可以学到捕鸟这种本领;这里还可以做在大人的眼皮子底下决不能做的把戏——毁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