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良渚人饮食之蠡测.doc

格式:doc   大小:30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良渚人饮食之蠡测.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8/14 文件大小: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良渚人饮食之蠡测.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良渚人饮食之蠡测---------------------------------------------------------------------------------------------------------------------- 编辑整理: : 王力时间: 2012 年 10月 12日来源: 管理沟通培训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即约公元前 3200 ~前 2000 年,于东南沿海、长江下游太湖流域(古具区泽) 及钱塘江流域一带( 以下简称“良渚文化区”) 的原居先民, 或说, 即开拓文明曙光的古越部族人( 以下简称“良渚人”), 是怎样生活的? 以什么为“食”? 主食是什么? 使用怎么样的餐具和炊具? 如何进食? 等等; 由于年代久远, 已发现的考古物证贫乏; 致人们迄今在许多问题上莫衷一是。为此,试作些探讨,并就教于大方。(一) 由于原始农业的发展, 良渚人的主食, 指主要食物, 或基本食物, 显然是——稻米。参考依据:①比其早一、二千年, 且同一地域、又有一定的渊源关系的河姆渡文化遗址, 就曾出土过大量的人工栽培稻谷。②在良渚文化区, 发现众多存有稻谷、稻谷壳或印痕、植物蛋白石等的马家浜、崧泽及良渚文化时期的遗址,如:余姚河姆渡、桐乡罗家角、湖州钱山漾、杭州水田畈、萧山蜀山、跨湖桥、嘉兴双桥、大坟及雀幕桥、海宁赞山、德清雷甸、杨墩及下高桥、安吉安乐窑、诸暨楼家桥、慈溪童家岙、宁波五星、八字桥、慈湖和妙山、鄞县蜃蛟、奉化名山后、舟山白泉和马岙、吴县草鞋山、澄湖、越城、摇城、昆山少卿山、吴江龙南、江阴南楼、无锡锡山、施墩、马山门前山、仙蠡墩、丹徒磨盘墩、常州圩墩、金坛三星村、高淳薛城、句容陈家头山、南京庙山、江浦龙山、海安青墩、青浦崧泽、松江汤庙村、上海马桥等处。几乎遍及全良渚文化区。③出土的稻谷,有些如钱山漾遗址都是成堆的,有谷粒和米粒, 分布很广; 有些如金坛三星村遗址的, 已成炭化稻粒; 但经鉴定均为稻, 是人工栽培稻的早期形态。④吴县草鞋山遗址、昆山绰墩遗址等处发现稻田遗迹, 进一步印证人工栽培已广为展开。⑤嘉兴双桥遗址等处出土了陶臼。杭州水田畈遗址等处出土了木杵。宁波慈湖遗址等处出土了陶质研磨器等。表明已掌握了稻谷的加工技巧, 稻谷脱壳主要使用杵臼舂捣( 含以地为臼), 或研磨器研磨。⑥河姆渡遗址出土了许多炊具——陶釜, 其中有些釜内还残存一些烧焦的“锅巴”;又, 在余杭南湖遗址亦曾发现二只陶釜内有明显的“锅焦”遗迹; 经辨认其成分是稻米¨,。⑦《史记· 货殖列传》等古籍有古越人“饭稻羹鱼”之记述。以上种种事实,确凿无疑地论证了良渚人是以稻米为主食的。良渚人如何食用稻米? 从现有知识看,基本上仍继承了“河姆渡人”的食用传统;既不像现代人那样焖干饭, 又不是煮稀粥, 而是“饘粥而食”(2) 。粥有厚薄之分,《礼记· 檀弓下》孔疏云:“厚曰饘, 稀曰粥”。饘, 即糜粥, 亦即稠粥, 或可称之为“干粥烂饭”。这种****俗, 后来连中原人一直到春秋战国时期仍在保持着。如孔子先祖正考父, 贵为三朝元老, 由于当时口粮尚不宽裕, 也是吃粥生活, 有其鼎铭云“饘于是, 鬻于是, 以糊余口”可为证。又, 河姆渡遗址就发现了原始的甑, 良渚文化反山遗址等也出土了甑; 余杭吴家埠遗址及余杭南湖等处出土了甗,而甗实为鼎和甑的组合体。加上钱山漾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