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8
文档名称:

食物中毒及其预防PPT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851KB   页数:8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食物中毒及其预防PPT课件.ppt

上传人:邱哈哈 2022/1/16 文件大小:85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食物中毒及其预防PPT课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Food poisoning and prevention
1
-
一、几个概念
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
食物中毒: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道症状为主
(4) 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
10
-
(二) 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

细菌性食物中毒集中在5~10月份

肉毒梭菌 西北
副溶血性弧菌 沿海
霉变甘蔗 北方

动物性食物:畜禽肉>水产品>其他
植物性食物:果蔬类

97~98年 微生物>化学性>动植物性
2001年 化学性>微生物>动植物性
11
-
(三) 食物中毒的分类
1. 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或细菌***,最多见
2. 真菌及其***食物中毒:霉变甘蔗
3. 动物性食物中毒:河豚鱼,海产鱼 组***
4. 有毒植物中毒:苦杏仁 毒蕈
5. 化学性食物中毒:发病率,病死率较高
有机磷农药 亚***盐 鼠药
12
-
细菌性食物中毒:
指因摄入细菌性中毒食品(被致病菌或其***污染的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
沙门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最常见
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
13
-
一、概 述
(一) 流行病学特点(epidemiology)
1. 发病率高,病死率因病原而异
2. 5~10月发病率高,尤其是7 ~9月
3. 动物性食品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
动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
畜肉>禽肉、鱼、奶、蛋
14
-
(二)中毒原因
1. 污染
2. 高温存放
3. 未煮熟
4. 煮熟再污染
15
-
(三) 发病机制(pathogenesis)
1. 感染型:摄入含有大量活菌的食物造成消化道感染而引起的中毒
病原菌侵袭肠粘膜 急性胃肠炎
释放内*** 发热
2. ***型:摄入含有细菌***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
外***:
腺苷酸环化酶(adenylate cyclase)
鸟苷酸环化酶(guanylate cyclase)
改变细胞分泌(Cl-、Na+、水) → 腹泻 → 急性胃肠炎
3. 混合型:病原菌侵袭和外***协同作用
16
-
(四) 临床表现(clinical symptom)
感染型:潜伏期16~48h
***型:潜伏期1~6h
以急性胃肠炎为主,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17
-
(五) 诊断(diagnosis)
1. 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2. 临床表现:潜伏期和特有的中毒表现
3. 实验室诊断资料
中毒食品或有关物品或病人的样品
细菌学检查
血清学检查
动物实验(检测细菌***)
18
-
(六) 鉴别诊断
非细菌性食物中毒
潜伏期数分钟至数小时
一般不发热,以多次呕吐为主,神经症状较明显
病死率较高
19
-
二. 沙门菌(salmonella)食物中毒
(一) 病原学特点
1. 分类
A~F 9组,少数致病
人:伤寒、副伤寒甲沙门菌、副伤寒乙沙门菌
人和动物:猪霍乱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
2. 特性
(1) 不耐热 100℃立即死亡,70℃ 5分钟死亡
(2) 不分解蛋白质:污染食品后无感官性状的变化
(3) 有菌毛
(4) 产生内***、肠***
20
-
(二) 流行病特点
1. 季节性:多见于夏秋季
2. 中毒食物:动物性食品为主,尤其是畜肉及制品
生前感染和宰后污染
3. 进入食物途径 乳类污染
蛋类污染
熟制食品污染
4. 发病率及影响因素
发病率较高,受活菌数量、菌型、个体易感性的影响
2×105
食前未加热或加热不彻底
21
-
(三) 发病机制
1. 感染型中毒
侵袭肠粘膜:急性胃肠炎
释放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