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马哲课程社会实践答辩
应化09-3-5组
答辩人:杨兰森
暑期社会实践校级重点团队申请答辩
绿色行动团队
答辩人:杨兰森
目录
调查题目
选题意义及调查背景
调查内容及实施过程
调查结果
结果分析
马哲课程社会实践答辩
团队成员参与社会实践经历
实践背景
实践地情况与活动流程
活动亮点与预期成果
活动准备与可行性分析
目录
团队成员参与实践经历:
杨兰森、杨金鑫、许帆、缪中其、获得暑期社会实践校级“先进个人”
刘强、杨冰洋、徐涛曾获得暑期社会实践院级“先进个人”
2010暑期我曾带队到雨城区南郊乡龙洞村进行留守儿童调查,得到了当地的好评,并起到了一定积极的影响
实践背景:
现在农村垃圾问题日益普遍,严重影响农村环境和人们的生活健康,农村垃圾主要以农资产品包装袋、村民废弃的脏旧衣物、农作物秸秆、牲畜粪便、碎砖块外,还有死鸡、死鸭、死狗、死老鼠等,垃圾漫天飞舞,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越来越大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有机统一体。解决好垃圾处理问题已成为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
国家十二五规划指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实践地情况:
实践地点:
雅安市雨城区南郊乡澄清村、南郊乡乡街道
实践地概况:
南郊乡澄清村约有农户300多户,村民1000余人,我们选取部分村民为调查对象,据了解村民大多对环保知识与新农村建设知之甚少,村中垃圾污染情况也不容乐观,村民对垃圾的处理缺乏正确的引导,村中各沟渠的水也受污染,选取该实践地进行垃圾处理调查及环保宣传有较大实施的空间。
南郊乡乡街道是南郊乡集市所在地,有较多乡民来往,是较好的设点进行环保及新农村宣传的地方
实践流程:
7月14-15日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调查澄清村垃圾处理情况
7月16日在澄清村宣传正确的垃圾处理方法,宣传低碳环保和新农村建设环保政策
7月17日-19日在南郊乡乡街道设点通过海报和传单宣传低碳环保和新农村建设环保政策,取得媒体及报刊的报道支持
7月20日专访澄清村村支书和南郊乡乡长,将调查结果向他们反映,提出我们调查后的建议并汇总整理调查结果将调查结果向媒体报刊反映
活动亮点
一、团队亮点:
团队庞大,下设两分队,实践时按照相似流程分两地开展调查,使调查更广泛和真实
三、调查亮点:
二、方案亮点:
在调查农村垃圾处理情况的同时进行低碳环保宣传,并创造性的加入了新农村环保建设宣传,宣传新农村建设环保方面的规划及政策
调查时对实践地村支书及南郊乡乡长进行专访调查,努力取得媒体报刊的报道支持
1
提高实践地人们的环保意识,使低碳环保的观念深入人心
3
宣传新农村建设对农村环境的要求,及国家政策对农村环境建设的支持
2
向村民宣传正确的垃圾处理方法,让他们了解不正确的垃圾处理对农村环境的危害
预期成果
活动准备情况:
我们已召开两次团队会议做好暑期社会实践的策划部署,对实践流程作了详细的预期安排规划,做出了明确的分工
对队员作了实践注意事项及安全方面的培训,并与实践地取得了联系,达成了实践协议
讨论制作并修改调查问卷,初步设计宣传海报。
实践活动过程中,队员突发疾病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不慎被盗被抢,
以及可能遭受人身伤害
实践队员遭受突发事故,
例如交通事故等
团队成员与社会人员发生争执
团队成员因某种原因与其失去联系
在出行前各队员对医疗及急救常识
进行学习,随身携带应急药品
增强实践队员的安全自卫意识,时刻保
持警惕心理,减少单独活动和夜间活动
遭遇意外伤害,应保持冷静,灵活应对,
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及时报案
在公共场合注意自身言行举止的得体,尽
量避免与人争执,采取克制忍让的态度
要求个实践队员之间保持沟通渠道的畅通
安全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