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7
文档名称:

先进制造技术.ppt

格式:ppt   大小:2,945KB   页数:3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先进制造技术.ppt

上传人:文库新人 2022/1/17 文件大小:2.8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先进制造技术.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先进制造技术
第1页,本讲稿共37页
成组技术概述 零件的分类编码系统 成组加工的工艺
第2页,本讲稿共37页
实施成组加工工艺的基本步骤如下: (1)选用加工方法(工序)p1加工出中间形状f1,再用加工方法p2加工出中间形状f2,
......,直到达到合格为止。
  选择加工方法需考虑的因素可用下式表示:
  P= f( M,G,D,T01,Sj,Mc,Q,Cp)
式中:P—所选择的加工方法;
   M—工件材料;
 G—表面形状;
 D—工件尺寸;
 T01—公差(包括尺寸、形位公差);
 Sj—表面粗糙度;
 Mc—使用的机床设备;
 Q—生产纲领;
 Cp—生产费用。
第19页,本讲稿共37页
4、工艺路线安排
  工艺路线安排是工艺过程设计的重要环节,由于工艺路线安排比较灵活,考虑因素也很多。可用下式表示:
   S= f(P,Mc,G,Deu,Tec,Cp)
式中:S—工艺路线;
  P—所选择的加工方法的集合;
  Mc—加工机床集合;
  G—零件各表面的几何形状;
  Deu—各表面的形位公差;
  Tec—工艺因素;
  Cp—加工费用。
5、加工设备与工艺装备(夹具、***)的选择
  根据选择机床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加工机床的选择可用下式表示:
  Mc=f(P,Fe,Pm,Ame)
式中:Mc—选择的机床;
  P—加工方式(要考虑表面形状G、尺寸D、公差T01、生产费用Cp等);
  Fe—切削力;
  Pm—切削功率;
  Ame—机床利用率。
第20页,本讲稿共37页
6、工艺尺寸的换算
  工艺尺寸的换算包括加工余量的选择,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等。一般由后面往前推,即根据零件图的要求,确定最终尺寸与公差,再选定加工余量
推出前一工序的尺寸。公差可根据该工序的加工方法的经济精度确定。当有些工序需基准转换时要进行尺寸链计算。
7、切削参数的选择
  切削参数是指切削速度(v)、进给量(f)、背吃刀量(ap),这是影响表面质量、加工精度、和加工成本的主要参数。选择过程是:先按表面质量要求确定ap及f的界限;再按切削力的限制计算f,然后计算切削速度、切削功率及加工时间。
8、决策表与决策树
  创成型CAPP设计的核心内容是各种决策逻辑的表达和实现。而决策表与决策树是系统分析和设计的传统方法。
 1)决策树由根、节点和分枝组成。树的分枝表示条件(E),节点终结处表示动作(A)。如图7-4所示,E1表示是孔,E4表示位置度要求高,需用坐标(或数控)镗才能达到。
第21页,本讲稿共37页
2)决策表是描述事件之间逻辑关系表格,如图7-5所示。图中用双线将表划为四个区域,左上区为条件说明区;右上区每一列表达一条规则,“T”表示满足所在行的条件;左下区为决策说明区;右下区为决策行动区,数字表示采取的动作顺序。如第9列,表示孔的位置度和孔径公差要求高时,需安排钻—半精镗—精镗—坐标镗。
图7-5 选择加工方法的决策表
第23页,本讲稿共37页
§
  1 快速自动成型的基本原理
2 快速自动成型技术中的产品生产过程为:
   1)概念设计;
   2)CAD建模;
   3)快速成型制造;(图7-6)
   4)产品制成。
第24页,本讲稿共37页
2 快速自动成型的特点
   1)可适合于CAD/CAM集成的需要;
   2)实现从设计到制造过程完全自动化;
   3)可直接从材料制造出零件,不需要任何切削加工;
   4)由于不需要工艺处理,不需要工艺设计,大大方便设计工作;
   5)不需要从设计到制造的信息转换;
   6)不需要工装夹具、***、模具。
3 主要发展方向
     1) LOM技术:层压物体制造(图7-7),
2)粉末烧结技术: (图7-8)
第26页,本讲稿共37页
3)沉积成型技术:
挤压成型(见图7-9)是用计算机控制喷射头喷出的材料(由热塑性聚合物或蜡制成的细丝)逐层熔融沉积制造零件。
图7-10为采用固体粉末作原材料,但零件是逐层按所要求形状粘接而成。
 4)聚合物烧结技术:其工作原理是有选择性地把光辐射到光敏树脂(液态)上使之固化,从而形成所需要的零件。
第28页,本讲稿共37页
  (1)组成系统的各子系统是封装模块。
(2)系统具有兼容性。
(3)辅助子系统可置换。
(4)子系统能跨层次交互。 (5)按动态最迟连接的原则来建立系统。
(6)信息管理和运作控制应采用自律分布式结构。
(7)组成系统的各子系统相互之间保持自治关系。
(8)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