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为什么要听中医怎么说——答梁冬先生.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为什么要听中医怎么说——答梁冬先生.doc

上传人:可卿 2022/1/17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为什么要听中医怎么说——答梁冬先生.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为什么要听中医怎么说——答梁冬先生
2014-11-28 正安聚友会
文/芃澜(单位:广东省中医院)梁冬先生的发心令人佩服!尤其他的思考已经超越了很多业内人士。 多年以前,我陪他去拜访国医大师邓铁涛,他虔诚地递交了一份自为什么要听中医怎么说——答梁冬先生
2014-11-28 正安聚友会
文/芃澜(单位:广东省中医院)梁冬先生的发心令人佩服!尤其他的思考已经超越了很多业内人士。 多年以前,我陪他去拜访国医大师邓铁涛,他虔诚地递交了一份自己手书的拜师帖。邓老接过拜师帖后,沉思了一下说,我已经有很多会看病的徒弟了,但是还缺乏能够传播中医药文化的徒弟,你可以做这样的徒弟。21世纪是中医药的世纪,它应当插上现代传媒的翅膀,你就来做这个翅膀吧。此后,梁冬先生用行动证明他不仅可以做到,而且做的超乎人们想象的好。 他这次发给我的文章,是对自己之前文章的反思,实际上,更是他这些年穿越于中医药的圈子,对于中医药现状中各种问题,亲闻亲历,而激荡起来的种种思考。 他不因为是自己说过,而且反响很大,就飘飘然,相反,却警觉起来,更为深入的检讨起自己的看法和说法。哪怕是这次的说出,也格外谨慎,“我并不能保证现在讲的东西都是对的”,这种态度,使我们能够明白,这些年,将中医药文化传播做得这么有影响力,为什么是梁冬,而不是别的什么人!
这次梁冬提了四个问题,均触及了中医药发展的核心命题:分别是中医与科学的关系(中医是否与科学对立),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传统是否优于现代),评价标准的问题(心法的问题),以及道与术的关系(无为与有为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以一种毫不回避的方式提出,又以一种“破除我执”的顿悟方式来思辩,给人以非常深刻的启迪。 这些问题要回答好并不容易,梁冬的方式,是建立在启发思考的层面,而不是下结论。事实上,人间事,大多下结论都为时过早。正如禅宗说的,“莫开口,开口便是错。”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便应该轻轻放过这些问题,而不去理会。 道术为天下裂,并不是道术本裂,是因为人们有各种成见。 我所认识的中医,乃至中国的一切古代学问,对这一问题就有很深刻的认识,或者说,中国的学问,就是在这样的思辨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了自己的宇宙观和世界观,他是那样的不同于西学,乃至最终决定了我们有中医,有所谓中国问题。所以我认为梁冬先生提出来的是一个本源的问题,我们有必要认真讨论。或者,暂时放下下结论的打算,而倾听中医究竟是怎么说的。 比如,中医与科学是否对立?在有些人那里,的确是对立的。但问题出在有些人所理解的中医,真的是中医吗?他们理解的科学,就真的是科学吗?究竟是人对立还是中医与科学对立?就像有些西医与中医对立,就像有些科学主义者与拿不出所谓证据的各种思想对立,恐怕对立的并不是中医与科学,对立的只不过是一个又一个具体的人罢了。
中医文化一定是“是古非今”的吗?中医一定认为无为胜过有为吗?恐怕都是一种误读。正如梁冬先生指出的,用中医的方法治疗疾病,就一定要反对手术,反对放、化疗吗?这当然也是一种执念,而并非中医就一定这样认为。 就拿治疗疾病来说,中医认为大多数疾病,在初起的时候,就及时治疗,那么成功的机会要远远大于等到疾病已经非常严重的时候,而如果能够注重疾病预防,则效应要远远大于等到疾病发生才来找寻办法。 这种“治未病”的思想,并不是反对治疗,而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