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子宫肌瘤介入治疗
第1页,本讲稿共26页
发病率
高,好发于30~50岁,可达20~30%,%。
第2页,本讲稿共26页
病理
增生的子宫平滑肌组织和少量纤维组织组成;
发病部位子宫肌瘤介入治疗
第1页,本讲稿共26页
发病率
高,好发于30~50岁,可达20~30%,%。
第2页,本讲稿共26页
病理
增生的子宫平滑肌组织和少量纤维组织组成;
发病部位:浆膜下型、肌壁间型和粘膜下型;以肌壁间型多见;
可分为单发和多发
第3页,本讲稿共26页
临床症状
1、经期不规则、经量增多;
2、贫血;
3、不孕;
4、尿频;
5、腹痛、腰骶部不适;
第4页,本讲稿共26页
适应症
1、一般无绝对禁忌症;
2、特别适于老年患者、忌于手术的患者;
3、年轻,有生育要求的患者;
第5页,本讲稿共26页
治疗
1、手术切除;
2、药物:激素和中医中药;
3、介入治疗;
第6页,本讲稿共26页
1995年Ravin首先将子宫动脉栓塞术用于症状性子宫肌瘤的治疗,开创了子宫肌瘤微创治疗的方法;
国内自1998年先后在不同级别的医院开展了此项工作;
省内于1998年开展了此项工作;
我院于2000年开展了此项工作。
第7页,本讲稿共26页
特点
1、微创;
2、效果明显;
3、创伤小;
4、恢复快;
5、病人可怀孕。
第8页,本讲稿共26页
栓塞材料
1、碘化油;
2、无水乙醇;
3、明胶海绵;
4、PVA(polyvinyl alcohol particles )聚乙烯颗粒;
5、丝线线段;
6、白芨粉。
第9页,本讲稿共26页
介入设备
1、DSA;
2、导管;4F或 5F导管;
3、SP微导管;
4、超滑导丝;
5、其它。
第10页,本讲稿共26页
方法
1、术前准备:常规检查,了解身体的主要器官的功能状态;术前用药,镇静;
2、改良式Seldinger穿刺技术;超超选择送导管于子宫的螺旋动脉,必要时使用sp导管;
3、一定要避开膀胱动脉;
4、最好要超选择,避免损及子宫动脉的阴道支;
5、栓塞剂的应用不求完美,以血流的速度减慢即可。
第11页,本讲稿共26页
第12页,本讲稿共26页
第13页,本讲稿共26页
第14页,本讲稿共26页
第15页,本讲稿共26页
血管造影
据统计:
1、% ;
2、%;
3、%;
4、%。
第16页,本讲稿共26页
术中注意
1、栓塞中患者疼痛,一定不要用利多卡因,其目的是防止血管过度的扩张,引起过度的栓塞,引起不必要的损伤;
2、导管一定要超超选择;
3、栓塞中看到血流的速度变缓慢即可,不求尽善尽美(指的是肿瘤的栓塞);
第17页,本讲稿共26页
影响疗效的因素
1、肌瘤体积大小:瘤体直径在 3~12cm范围,最佳为5~8cm;
2、肌瘤生长的部位及血供情况:粘膜下型者疗效较好,浆膜下型者较差,肌壁间型者居中;
3、介入性手术的熟练的程度,千万不能误插,不能误栓,不然就会出大问题。
第18页,本讲稿共26页
护理
1、术前的准备:常规准备;
2、术后的观察与护理;
A、内外出血的监测:肢体制动24小时,观察穿刺部位,血肿,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等;
B、有无剧烈的腹痛,是否有内出血的情况(肌瘤的破裂);
C、注意有无血栓的形成。
第19页,本讲稿共26页
栓塞后的处理
1、止痛,根据疼痛的程度可采用不同的 药物;
2、改善微循环的治疗;
3、预防感染—抗生素的应用。
第20页,本讲稿共26页
出院指导
1、继续应用5~7天的抗生素;
2、术后3个月禁止同房,以防泌尿系的感染;
3、复查:1、3、6个月复查B超,记录子宫肌瘤的大小的变化,
4、注意内分泌的变化、经期的变化;
第21页,本讲稿共26页
生育的问题
可怀孕
在随访
总结
第22页,本讲稿共26页
栓塞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
1、发烧——观察与对症处理;
2、恶心、呕吐——止吐等对症治疗(药物的应用);
3、下腹部的疼痛(栓塞后的缺血性疼痛);
4、不规则的阴道流血(栓塞后的组织坏死和脱落),量少时观察,一般量不大,不需处理。
第23页,本讲稿共26页
经验——特殊情况
1、持续的腹痛—过度的栓塞造成;
2、闭经—过度的栓塞(子宫的挛缩和卵巢功能的影响);
3、阴道壁的溃疡形成(阴道支的栓塞);
第24页,本讲稿共26页
结论
子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