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论恩格斯的婚姻观对构建和谐家庭的现实意义姓名:李成德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教师:陈道远 20080401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捅要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系统地阐述了家庭的起源、演变和历史发展趋势,科学地分析了人类各个历史时期家庭关系发展的特点,剖析了国家的起源和实质,并且第一次系统地从性爱历史发展的角度阐述了婚姻基础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趋势,从而为我们正确地认识爱情婚姻家庭的本质及其历史发展的规律指明了方向。从恩格斯对婚姻的基础和爱情的历史演变的考察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社会主义社会,爱情和婚姻的基础第一次有可能在社会范围内统一起来,爱情越来越成为人们确立婚姻关系的基础。但社会主义社会的婚姻还不可能完全单一地以爱情为基础,社会主义社会的婚姻的基础呈现出多元化的多层次的过渡性特点,当前中国正处在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时期,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不断地冲击、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价值观念,社会的转型使爱情、婚姻、家庭都发生变化。这些都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程度决定的。恩格斯严谨地考察了人类社会各时期的爱情、婚姻、家庭,这对于在当前转型时期建立和谐的爱情婚姻家庭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关键词爱情婚姻家庭和谐恩格斯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文摘婚姻家庭与我们每个人密切相关,任何人都不能不与婚姻家庭发生密切地联系。当前中国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处于转型期的爱情婚姻家庭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爱情婚姻家庭领域中出现了新的情况与问题。这些新问题新情况对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家庭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本论文针对这个问题,主要是从恩格斯对爱情婚姻家庭的历史发展趋势及其对未来婚姻家庭的设想方面,对目前中国转型时期构建和谐婚姻家庭的现实意义来作为研究对象的,本文共分四个部分: 论文的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了文章选题地背景和意义。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经典作品,这一著作蕴含着韦富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恩格斯在《起源》中描述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总结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确定人类社会发展原则,预测人类社会发展趋势。同时《起源》中对性爱婚姻家庭方面的论述对探讨当前构建和谐婚姻家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的第二部分是从恩格斯的《起源》看人类社会的爱情婚姻家庭形态的历史发展。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不仅系统地阐述了家庭的起源、演变和历史发展趋势,科学地分析了人类早期历史和各个时期家庭关系发展的特点, 剖析了国家的起源和实质,并因此著称于世。书中还从另一个角度即从该文中有关爱情、婚姻的论述出发,第一次系统地从性爱历史发展的角度阐述了婚姻基础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趋势,从而为我们正确地认识爱情婚姻家庭的本质及其历史发展的规律指明了方向。恩格斯认为性爱婚姻这种社会现象并不是人类一开始就存在的。在人类刚脱离动物界的最初阶段,“人们差不多完全受着陌生的、对立的、不可理解的外部大自然的支配",在这种生产落后的情况下,人口的再生产把原始人的自然性欲提到了首要的位置。随着社会的发展,男女两性的结合出现了婚姻的形式即群婚制和偶婚制。在这两个段虽然男女两性间的结合有了更多的习俗和观念的限制,异性间的结合还没有性爱的因素。但这时婚姻中男女感情的因素明显增多。这就男女两性间的性爱因素的产生提供了可能。尽管如此,两性间的性关系仍然是由种的繁衍的自然本能决定,没有性爱的因素。性爱因素的开始萌芽是人类婚姻关系有对偶发展到一夫一娄制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现象。恩格斯认为,现代的性爱首先是以所爱者 IH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互爱为前提的;在这方面,妇女同男子处于平等的地位。其次,这种性爱常常达到这样强烈和持久的程度,如果不能结合而彼此分离,对双方来说是一个很大的不幸; 仅仅为能彼此结合,双方甘愿冒很大的危险,直至拿生命孤注一掷。最后,对于性交关系的评价,产生了一种新的道德标准,不仅要问:它是结婚的还是私通的,而且要问:是不是由于相互的爱而发生的?恩格斯在《起源》)中通过大量的历史材料的分析,指出婚姻关系的发展是由社会的经济状况决定的。有什么样的社会物质生产方式及其经济状况就有什么基础上的婚姻关系,而是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的发展变化又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恩格斯指出:“在生产、交换和消费发展一定阶段上,就会有一定社会制度,一定的家庭,’’“家庭制度完全受所有制的支配。”恩格斯认为原始社会婚姻的基础是“自然条件"。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生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高度发展的商品经济使资产阶级的一夫一妻婚姻同样建立在经济条件的基础上,恩格斯在《起源》对资产阶级的婚姻关系着重进行了分析,指出资产阶级的婚姻的经济基础。从恩格斯对婚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