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51【CRT与液晶显示器成本分析】.doc

格式:doc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51【CRT与液晶显示器成本分析】.doc

上传人:管理资源吧 2012/1/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51【CRT与液晶显示器成本分析】.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CRT与液晶显示器成本分析
2005-06-15
   【摘要】:从CRT到液晶,显示器在短短的几年中完成了一次重大转换。可以说,在与CRT显示器的对决中,液晶显示器已经掌握了更多的主动权。分析两者的势力对比,成本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指标,因为恰恰是成本的变化,导致了液晶显示器价格下滑,同时也使其赢得了最终的胜利。2004年全球液晶显示器销量为6764万台,CRT显示器销量为5964万台。单纯从数量角度来看,液晶显示器已经开始全面超过CRT显示器了。那么,从成本结构的角度来说,两者之间谁更具有成本优势呢?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只能把两者的部件拆开来,细细分析一番。
图1 17英寸CRT显示器成本结构图
    CRT显示器显像管图1是17英寸纯平CRT显示器的成本结构图,其总成本大约100美元,其中显像管占了一半。目前17英寸三星SDI产的纯平丹娜显像管大约是50美元一支,而一个21英寸电视机显像管的价格大约是40美元。显像管(简称CRT)是彩色电视机的心脏部位,主要由玻壳、荫罩网板、偏转线圈、电子枪等电子元件组成,其中偏转线圈和玻壳所占成本比例比较高。偏转线圈大量使用高纯度铜线,而铜的价格昂贵。玻壳制造工艺复杂,良率低。玻璃和铜的价格都可以影响到显像管的价格,铜的影响程度更大。显像管主要有珑管、丹娜管、方管和中华管四大类。珑管是公认最好的,也是最贵的。珑管包括索尼的特丽珑和三菱的钻石珑,目前19英寸以下的珑管已经因为成本原因不生产了,市场上新产品采用珑管的只有19英寸以上产品。珑管曾经是显示器领域最炙手可热的名词,这里,我们不妨回忆那一段光辉岁月。
     1982年,索尼发布了名为“Trintron(特丽珑)”的显像管技术。Trintron作为索尼的巅峰之作,采用了突破性的单枪三束技术,从诞生的那天开始就以高亮度、高对比度表现出来的逼真色彩还原性,赢得了世人的称赞。全球任何一家显示器厂家都以使用特丽珑显像管为荣耀,特丽珑就是高档旗舰的代名词,雅美达、美格、NESO、CTX……,无一不在特丽珑的光环下成为知名的显示器生产厂商。
    普通显像管采用的都是荫罩式结构,荫罩板上面是密集分布的小孔,电子束穿过这些小孔到达显像管玻璃内表面的荧光粉上(见图2)。荧光粉发光产生图像,这些点是正三角形分布的,所以有点距这个清晰度概念。而珑管则采用荫栅式结构,因此在竖直方向上没有阻挡物,透光率很高,从而使显示色彩比较亮丽,但是在水平方向需要用钢丝固定,用以防止和减少栅状荫罩受撞击和振动的影响,所以屏幕上会有两条水平暗线(俗称阻尼线)。珑管的清晰度是栅距这个数值(见图3)。
    特丽珑管由于是单枪三束结构,因此管色彩表现力较出色,而且色纯度和色彩平衡更容易调节,可惜对扫描和电子束控制电路的要求极高,其最突出的表现是边角与中心聚焦不一致,也就是中间非常清晰而四个角落模糊。所以某些同样是采用特丽珑显像管的显示器,由于在电路上偷工减料或者几何失真校正技术缺乏,容易导致在聚焦、几何失真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弱点,使显示效果大打折扣。 
    钻石珑管是三菱发明的,属于改进型三枪三束结构,三枪结构为较老的一种技术,其扫描和电子束控制电路相对比较成熟。三菱增加了NX-DBF四倍动态汇聚电子枪,通过4组电子透镜对电子束进行矫正,使投射到屏幕四角的电子束得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