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谈谈大六壬.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谈谈大六壬.doc

上传人:学习好资料 2022/1/17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谈谈大六壬.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谈谈大六壬
谈谈大六壬
摘选于李迎辉《大六壬预测策划学》

大六壬预测技术,作为一种非常实用、可靠、灵验的预测策划技术,长期以来,一直在国内外华人圈内秘密流传,并被广泛运用于各种社会生活、人生事业策划、经济活动、企业竞到了极高的水平和境界。乾卦,为八卦之首、《易经》之首、易学之门,所以,壬学也要以乾为入径之门。在洛书九宫中,乾(又称为天门)居六宫,与亥水、壬水同宫(壬寄于亥宫)。《白虎通》说:“亥者,阴之始。”地支亥(为月将之首)中藏壬、甲二天干,把壬干(易学把水作为五行之首,万物之母)发扬光大而发明了壬学,把甲干发扬光大而发明了遁甲学。六壬技术与奇门遁甲等,在古代多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是帝王之学,“六王毕,四海一”,王与壬通假、通用,故称为壬学。历史上流传着“六壬知人事,奇门晓地理”、“遁甲测兵机,六壬测百事”的说法。《四库全书》的总编篡纪晓岚也说:“遁通于壬,壬于人事为切,遁于天文为优。”明代著名学者万民英在《三命通会·论支干源流》也说:“以六壬而推人事吉凶,以奇门而推地方吉凶。”大六壬技术不仅用天地盘而且用三传来模拟一切事物的发展趋势,把预测策划技术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高峰,在中国社会历史上产生了巨大而持久的影响,这是其它各种周易技术门类(例如奇门遁甲只有天地盘而没有三传)所无法比拟的。

干支和大六壬技术的发明与使用,距今已有约2500年的历史。《四库全书·术数二·六壬大全》说:“六壬与遁甲、太乙,世谓之三式,而六壬其传尤古。”从《国语》、《吴越春秋》(东汉时期赵晔著)、《越绝书》(东汉袁康著)、《淮南子·天文训》和《史记·龟策列传》、《汉书·艺文志·五行家·转位十二神》、《隋书·经籍志·黄帝龙首经·玄女式经要法》、《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明史·艺文志》中多处有关的记载来看,六壬课技术的发明时间不会晚于春秋后期。《周礼·春官·大史》说:“抱天时(郑玄注释:指抱六壬式盘的官,古时‘大史主抱式’)与大师同车。”《史记·日者列传》记有“分策定卦,旋式正基”,司马贞在其《索隐》中注解:“式即栻也,式之形,上圆象天,下方法地,用之则转天纲加地之辰。”根据考古发现的多件汉代六壬式盘来看,六壬技术在汉代就已经盛行了,为历代贤哲所喜爱。历史上精于六壬者,或在壬学上有重要著述及研究成果者,不仅有一些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活动家,还有著名的学者和自然科学家,如郑樵《通志》所列,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僧一行撰有《六壬明鉴连珠歌》和《六壬髓经》。又如宋代自然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明代王肯堂的《郁冈斋笔尘》、明代茅之仪的《武备志》,均有六壬内容的研究与阐述。北齐著名贤哲颜之推在《颜氏家训·杂艺篇》说:“吾尝学六壬式,亦值世间好匠,聚得《龙首》、《金匮玉轮》、《五变》、《玉历》十余种书。”隋朝国师萧吉的名著《五行大义》明显有六壬的内容。唐代著名诗人王建《贫居》诗云:“近来身不健,时就六壬测”,记录了当时社会上广泛运用六壬预测疾病的情景。这说明,六壬模型预测策划技术在历史上是源源流长而又影响广泛的一门学术。当代国际上著名的数学家陈省身教授也曾著文对六壬模型的有关内容做出了论证。

大六壬技术有什么价值?清代著名易学家陈梦雷(著有《古今图书集成》、《周易浅述》等)说过:“若不能为人趋吉避凶,圣人作易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