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法那么,同样也是难点。我在教学中尝试着让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以直观的方法让学生在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直接发现结果,然后根据折出来的结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法那么,同样也是难点。我在教学中尝试着让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以直观的方法让学生在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直接发现结果,然后根据折出来的结果探究计算法那么,放弃了教材中两次折、画的方法。刚上完课,外表上感觉按部就搬完成了教学任务,可是总感觉缺少点什么,教学过程有点脱节。在评完课又听完其他老师的课后,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1、敢于冲击教材。
    一是改变了情景中的主人公,开门见山,;二是我放弃了教材中两次折、画的方法,给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通过一次折纸理解了意义发现了计算结果,然后观察发现了计算方法。这样,为学生探究和交流保证了充足的时间.
2、关注动态生成。
    在课的开场,我激活了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的开场就面对“老师每小时织围巾1/4米”的信息,让学生提出问题,产生疑问,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我关注了动态的生成,抓住鲜活的生成资源,挑选出了关键的问题,使本节课的目的及教学重点成为学生的讨论焦点,表达了教和学的双主体地位。
3、敢于放手研讨。
    为了打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课堂上我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以折纸涂色活动为主线,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动手操作的时间和观察交流,考虑的空间,鼓励学生独立考虑,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问题。折纸是为了理解意义。当学生由1/2×2的意义推测出1/4×1/2的意义是表示求1/4的1/2是多少时,我知道学生并不理解为什么这样说。正是通过折纸,学生理解了1/4的意义,1/2的意义,才能理解1/4×1/2的意义。因为学生只有理解了分数的意义,才能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通过数形的结合,学生在理解意义的过程中感受计算分数乘分数时为什么是“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的道理。学生经历了抽象——-直观—--抽象的探究过程。
4、适宜的支点能贯穿整个课堂。
    这节课外表上感觉按部就搬完成了教学任务,可是总感觉缺少点什么,,我茅塞顿开!
在折一折的过程中,我直接让学生折1/4×1/2,虽然经过全班同学的努力,在少数同学的带动下折出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