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word
word
标准文档
word
中国木结构建筑形成与西方木结构比拟
摘要:中国古代木结构形成的原因包括取材方便、适应性强、有较强的抗震能力、施工速度快、便于修缮、搬迁和与夯土技术的接合等。本文对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特点是承当房屋重量的结构局部,所以门窗等的配置,不受墙壁承重能力的限制。这种结构,可以使房屋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满足生活和生产所提出的千变万化的功能要求。
2、特有的斗栱结构〔如图0-3〕形式
由框架式木结构形成了过去高级建筑才有的一种独特构件,即屋檐下的一束束“斗栱〞。它是由水平放置的方形斗、生和矩形的拱以与斜置的昂组成。对屋之重载具有一定的承托作用,加强了柱子与梁、枋、檩的结合,使其木构接榫处不因过重的压力而受到损害,在物理力学上具有分力之效,同时还作为封建社会中森严等级制度的象征和重要建筑的尺度衡量标准。只是到了明清以后,由于结构简化,将梁直接放在柱上,致使斗栱的结构作用几乎完全消失,变成了几乎是纯粹的装饰品。
word
word
标准文档
word
3、灵活安排空间布局
使简单规格的单座建筑富有不同的个性,在室内主要是依靠灵活多变的空间处理。而室内空间处理主要依靠灵活的空间分隔,即在整齐的柱网中间用板壁、帐幔和各种形式花罩、博古架等隔出大小不一的空间,这些活动构筑物便于安装、拆卸,使室内空间既能够满足屋主自己的生活习惯,又能够在特殊情况下迅速改变空间划分。
4、 实行单体建筑标准化
中国建筑以木结构为主,为便于构件的制作、安装和估工算料,必然走向构件规格化,也促使设计模数化。早在春秋时的《考工记》中,就有了规格化、模数化的萌芽,至唐代已经比拟成熟。到宋的《营造法式》,模数化完全定型。建筑的规格化,促使建筑风格趋于统一,也保证了各座建筑可以达到一定的艺术水平。规格化并不过于限制序列构成,所以单体建筑的规格化与群体序列的多样化可以并行不悖,作为一种空间艺术,显然这是进步的成熟现象,但后继者“遵制法祖〞,如此妨碍了建筑的创新。
5、 单体建筑形象优美
单体建筑从整个形体到各个局部构件,利用木构架的组合、各构件的形状与材料本身的质感等进展艺术加工,达到建筑的功能、结构和艺术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卓越成就之一。
屋顶在单座建筑中占的比例很大,一般可达到立面高度的一半左右。我国古代匠师充分运用古代木结构的梁架组合形式以与木材料的特点,创造了屋顶举折和屋面起翘、出翘,再和直线巧妙地组合,形成向上微翘的飞檐,不但扩大了采光面、有利于排泄雨水,而且增添了建筑物飞动轻快的美感,所以西方人称誉中国建筑的屋顶是中国建筑的冠冕。
6、 规格化与多样化统一。单体形象融于群体序列
单座建筑的规格化,到清代达到顶点,每一种的尺度、比例都有严格的规定,上自宫殿下至民居、园林,建筑的艺术效果主要依靠群体间的联系、过渡、转换从而构成丰富的空间序列来取得。就整体而言,重要建筑大都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以庭院为单元,沿着纵轴线与横轴线进展设计,借助于建筑群体的有机组合和烘托,使主体建筑显得格外宏伟壮丽,这也就弥补了单体建筑定型化的不足。
word
word
标准文档
word
7、 重视建筑组群平面布局
中国最早的单座房屋,随着功能提高,已不能满足各种用途需要的空间,但木结构建筑扩大空间的主要方法是加大构架尺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