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KKR并购领袖.doc

格式:doc   大小:65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KKR并购领袖.doc

上传人:changjinlai 2016/8/15 文件大小:6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KKR并购领袖.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更多资料请访问精品资料网() 更多企业学院: p/ 《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183 套讲座+89700 份资料 p/ 《总经理、高层管理》 49套讲座+16388 份资料 p/ 《中层管理学院》 46套讲座+6020 份资料 p/ 《国学智慧、易经》 46套讲座 p/ 《人力资源学院》 56套讲座+27123 份资料 p/ 《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77套讲座+324 份资料 p/ 《员工管理企业学院》 67套讲座+8720 份资料 p/ 《工厂生产管理学院》 52套讲座+13920 份资料 p/ 《财务管理学院》 53套讲座+17945 份资料 p/ 《销售经理学院》 56套讲座+14350 份资料 p/ 《销售人员培训学院》 72套讲座+4879 份资料 p/ K KR :并购领袖来源: 新财富发布时间: 2007 年 09月 15日 09:27 作者: 盛希泰关键词: 新财富;KKR; 并购通过将杠杆收购和管理层收购巧妙结合, KKR 成为私募基金的并购领袖一手打造了“天价恶意收购”范例—雷诺兹· 纳贝斯克收购案、“与企业管理层共谋”范例——劲霸电池收购案、“担任白武士”范例——西夫纬收购案等经典之作。 KKR 坚守自己的收购原则,在多年的并购时间中创造出一套独特的获利方式。 Kohlberg Kravis Roberts & Co 1976 年成立公司总部:纽约管理规模: 270 亿美元并购领域: 消费品、销售连锁、娱乐、 IT服务、电信通讯、半导体芯片创始人: 科尔伯格( Jerome Kohlberg )、罗伯茨( e Roberts )、克拉维斯( Henry Kravis ) 科尔伯格和罗伯茨是好朋友,而罗伯茨与克拉维斯是表兄弟。科尔伯格在三人中资格最老, 既是后两者的导师,也是 KKR 成立之初的主导者。 1976 年,科尔伯格、罗伯茨和克拉维斯三人离开了贝尔公司,自己组建了 KKR 公司。科尔伯格于 1987 年离开 KKR 。克拉维斯则因为成就了 KKR 在华尔街杠杆收购中的大佬位置而被人们尊称为“亨利王”(亨利是克拉维斯的名)。“ LBO+ MBO ”模式 Kohlberg Kravis Roberts & Co( KKR )是私募股权基金之中最具有传奇色彩的公司。在公司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收购战中,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专门用小钱并购那些经营不善的企业, 然后通过与管理层合作,经过重组捞取令人咋舌的丰厚利润。从某种意义上而言, KKR 不仅将 LBO 发扬光大, 更成为管理层收购( Management Buyout 或 MBO )的创始人。在 KKR 成立后的前三年交易记录中,一共实现了六次收购。 KKR 喜欢标榜这些交易是 MBO ,以此打响自己的“金字招牌”, 使公司区别于其他精通 LBO 的同行。不过, KKR 的确十分在意目标公司的管理团队作用。例如 1977 年4 月收购的 是一家摇摇欲坠的联合型大企业,但它有一个非常突出的核心业务, 更有一位精明执著的首席执行官雷蒙·欧可费( Raymond O'Keefe )。欧可费抓住了 KKR 赋予他的自主权, 拼命工作, 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就重整了公司, 赚下了足够多的资金偿还债务。 KKR 的成功正是顺应了大势, 创造了潮流, 因为在 1981 年, 美国出现了近 100 起的杠杆交易。到了 1982 年,美国经济严重衰退,但 LBO 交易上升到 164 起。 1983 年,美国又发生了 230 起杠杆收购,总融资达 45 亿美元。从那时开始直至第一次大收购浪潮结束( 80 年代末), 年平均杠杆收购数量为 300 起左右。 KKR 更是因为这些交易名利双收, 公司声称给他们的投资者赢得平均每年 % 的利润,为此, KKR 被视作华尔街杠杆购并领袖。 KKR 采用“ LBO+ MBO ”的方法,从 1977 年至 2006 年底,累计完成了 140 多次收购, 累计总交易额达到了 亿美元。而 MBO 在 KKR 发迹过程中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另一方面,通观 20世纪 80年代, MBO 一般都发生在相对成熟的产业, 例如零售业、食品加工业、服装业等。因为这些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 正是拥有大量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时候。 KKR 联合管理层收购, 可以凭借这几类公司稳定的现金流增强举债能力。而那些新兴行业或者高科技企业, 由于风险较大、现金流较少,一般不会成为私募基金收购的目标。低成本进行天价恶意收购—雷诺兹· 纳贝斯克收购案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