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1
文档名称:

整形美容诊疗指南.doc

格式:doc   大小:374KB   页数:16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整形美容诊疗指南.doc

上传人:wxnt86 2022/1/17 文件大小:37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整形美容诊疗指南.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1 / 161
临 床 诊 疗 指 南
整形美容分册
.
2 / 161
.
目 录
第一章体表肿物1
第一节色素痣1
第二节皮肤良性黑色素细胞增生疾病2
第三节血管性疾病3
第四节皮肤术治疗。
〔1激光治疗:多采用CO2激光。局部消毒、浸润麻醉后,以中等功率密度进行扫描气化,一般当气化到真皮浅层时,用消毒的湿棉球拭去表面碳化物,见色素消失,基底呈淡白色即可,治疗应彻底,不可残留。以上治疗也可选择
2 / 161
.
Nd:YAG激光、红宝石激光等。
〔2其他方法:包括冷冻、电解、电烙等,由于治疗范围和深度难以严格控制,不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第二节 皮肤良性黑色素细胞增生疾病
一、表皮内良性黑色素细胞增生疾病
〔一雀斑
1.临床表现与诊断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病灶数目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多、颜色加深,女性居多,主要见于暴露部位,特别是面部,尤其是鼻背和两颊,少见于非暴露区。病灶为棕色斑点,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境界清楚,但边缘常不规则,约为针头或米粒大。
2.治疗
〔1激光治疗:常用的有CO2激光和利用选择性光热作用的美肤激光,治疗具有简便、安全的特点。
〔2液氮喷雾冷冻。
〔3药物治疗:外搽3%氢醌霜或过氧化氢溶液,可暂时有效;外搽3%的乳酸,每日1次直至退屑;或由专业人员点涂60%三***醋酸进行化学剥脱。也可采用中药外用制剂。
〔4皮肤磨削术:术后常能达到满意的效果,当应注意磨削深度,以免形成色素沉着。
〔二咖啡牛奶斑
1.临床表现与诊断 是出生时即存在的淡棕色斑块,颜色深浅受日晒影响不大。病灶边界清晰,面积大小不均,皮肤质地正常。
2.治疗 美肤激光为首选。
〔三黄褐斑
1.临床表现与诊断 为女性常见的色素增多性病变,从青春期到绝经期均可发生。病灶开始为多发性,以后逐渐融合成大小不一的斑片,呈淡褐色至淡黑色,对称分布于面部的暴露部位,尤其是两颊、双颧及前额,呈蝶状,又称"蝴蝶斑"。色素深浅与季节、日光照射、内分泌变化有一定关系,夏季日晒后加重或诱发。部分分娩后或停服避孕药后可缓慢消退。
2.治疗 原则上应首先找出可能的病因,对因处理。如在妊娠期,可适当补充维生素C及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但临床所见的黄褐斑大多病因不明。局部最常用的是氢醌类抗氧化剂,持续应用数月多可见效。副作用较少。皮质激素与氢醌类抗氧化剂的长期使用可减少对皮肤的刺激性。临床经验显示,应用选择性光热作用激光治疗后效果不甚理想,不少患者易于出现消退后的色素反复现象,且色泽偏重,存留时间较长,患者不易接受。
中医认为此病系血滞证,服用疏肝理气、健脾补肾、活血化瘀的方剂,数周到数月可见效果。
2 / 161
.
二、真皮内良性黑色素细胞增生疾病
〔一太田痣
1.临床表现与诊断 太田痣〔nevus of Ota为一种色素性胎记,多数出生时即被发现,也有到儿童期甚至青春期才逐渐显现。病灶为棕色、灰色及蓝色斑点所组成的斑片,边界不清,发生于前额、眼周、颊部及颧区,即与三叉神经分布一致。多见于单侧。当细胞分布于真皮浅层时,常呈淡棕色或棕色:分布于真皮较深层时,表现为蓝色或灰黑色,同一颜色的深浅又与黑色素细胞的分布密度有关。在进行治疗时,这一规律对判断预后及治疗次数十分有用。太田痣无遗传倾向,与恶变无明确的关系。
2. 治疗 激光治疗目前被认为是治疗太田痣的首选方法。波长为532、694、755、1064nm的多种开关激光,通过选择性光热作用破坏黑色素细胞,其突出的特点是治疗可不经局部麻醉,在数分钟至数十分钟时间内完成一次治疗。一般2个月左右治疗一次,操作十分方便,治疗后皮肤几乎无可见的质地改变。治疗效果及次数与太田痣的病理类型相关。大部分病例经6~8次治疗后能达到较理想的消退,而且不留下新的皮肤色素异常。
〔二伊藤痣
伊藤痣实际上与太田痣的性质非常相似,但伊藤痣多发生于躯干及四肢部位。常见于肩胛部、锁骨上方及三角肌区,故又称为肩峰三角肌青褐色斑。治疗方法同太田痣。
〔三蒙古斑
蒙古斑是一种常见的蓝色胎记,多发生于黄色人种新生儿的骶骨部。病灶为圆形或卵圆形的青蓝色斑片,大小不—,常为数厘米,大的可达腰骶区的大部,界限不清,多为单个。通常在3~4岁内自行消退,不留痕迹。
第三节 血管性疾病
目前提出了细胞生物学分类方法,把血管瘤分为血管瘤〔hemangiomas与血管畸形〔vascular malformation。血管瘤限指主要通过内皮细胞增殖及新生血管形成为基础的血管源性肿瘤,强调肿瘤的特性;而过去血管瘤范畴内的、除血管瘤以外的其他所有类型都归入血管畸形,强调的是先天的脉管系统的畸形及相应的异常血流动力学特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