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1
文档名称:

几何与图形.doc

格式:doc   大小:217KB   页数:7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几何与图形.doc

上传人:qnrdwb 2022/1/18 文件大小:2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几何与图形.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新课程理念下“空间和图形”的教学研讨 
第一场:案例研讨和提出问题
一、对“空间和图形”的整体考虑
头脑风暴:
1.对于空间和图形,请写出您认为最重要的核心词。
2.在课程标准中,空间和图形的学****包括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和过去有哪些回到生活中去:寻找生活中“存在”的平面图形.
(5)拼图游戏:用假设干个平面图形拼图。
在拼图的过程中,学生初步对图形的一些特征有了感受。当然,这节课教材不要求掌握图形的特征.
 
讨论问题:
上面的两个教学过程,您更喜欢哪个?您的根据是什么?
 
其实,就这两个教学过程,某个学校的老师也进展了讨论。这些老师有喜欢过程1的,有喜欢过程2的,总结一下,分别的主要原因如下:(精品文档请下载)
l      更喜欢过程1的理由:
    (1)过程1非常开放,开展了学生的探究才能。
(2)在活动中,使学生重点体会了面和体的关系.
(3)在活动中体会了“展开图、截面”,为以后的学****积累了活动经历。
l      更喜欢过程2的理由:
(1)过程2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紧紧把握住了本节的教学目的:直观认识平面图形,同时也让学生初步体会了面在体上.(精品文档请下载)
(2)对于一年级的孩子,过程1这样的挑战性活动,是不是难度高了.
(3)特别是,老师们提到了这么一个想法:毕竟,一个年级应该有一个年级的重点,这节课应该把重点放在认识平面图形。(精品文档请下载)
也有的老师希望假设能把两个过程结合就更好了,但显然一节课是绝对完不成的。
 
通过以上案例的讨论,倒并不一定非要获得一个共识,所谓“教无定法",只是希望通过案例引发老师们的进一步考虑,因此提出几个问题:(精品文档请下载)
1.您比较喜欢哪个教学过程,谈谈您的理由,关键是您的理由是什么?
2.对于图形的认识,在第一学段最重要的目的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案例2:第二学段学****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学生出现的困惑
老师给学生提供了一些长短不同的小棒,鼓励学生用它们拼三角形。在此过程中,希望学生发现:当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或者是小于第三边的时候,拼不成三角形,从而反过来意识到,三角形得两边之和应该大于第三边。(精品文档请下载)
实际教学中,对于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的情形,学生毫无疑义地认为不能拼成三角形。关键是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的情形,比方4,5,9,学生们却产生了分歧,一部分学生确实利用小棒“拼成”了三角形,也就是学生通过操作,认为“当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时,能拼成一个三角形”,并且很多同学都赞同。
(精品文档请下载)
 
由这个案例,提出两个可以考虑的问题:
1. 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想法?您在教学中将如何处理?
“费事”,图形的认识是否还需要操作?
 
案例3:分享评价的案例
上面提到过,不少老师不愿意在探究图形特征、空间观念等过程上下功夫,而是马上进入到图形周长、面积、体积等的计算,,这就需要我们在评价考试上共同探究。下面就是几个来自理论中的评价的案例:(精品文档请下载)
1.请你将下面的图形进展分类,并说说分类的标准.
 

消防栓上的长方形玻璃被打碎了(如以以下图),工人师傅想知道玻璃原来的样子,你能把它画下来吗?
 
3.五年级有关长方体的教学内容可以这样考察:
 
上图中分别是一个长方体的前面和右面,那么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是(  )平方厘米。
A.6   B.12  C.18  D.4
 
4.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2004年小学数学考试(基此题)
(1)如图,正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正方体的顶点显然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是不需要学生记忆的。此题实际上是考察了学生识图的才能。
(2)如图,哪条直线和x垂直?
 
以上呈现的这些评价试题,并不一定说都是最好的,但毕竟我们很多老师,在这方面已经走了一步,也就是说,图形的特征、探究的过程、,提出下面的一个考虑问题:
    阅读上面的评价试题,对您有什么启发?(精品文档请下载)
 
以上通过三个案例,对图形的认识有了一个初步的梳理,最后针对这一部分留一些作业:
 
作 业
1.原来的课程是从平面到立体,如今是从立体到平面,怎样理解?
2.在图形认识的教学过程中,量、折、撕、剪、画等操作活动的价值有哪些?
3.在评价学生对图形和特征的掌握情况时,您有哪些好的评价方法和评价试题?
 
 
三、图形和位置
图形和位置这一部分内容,是在新课程中增加的内容。对于新增加的内容,建议老师观察一下学生的原始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