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1
文档名称:

详细的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docx

格式:docx   大小:43KB   页数:5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详细的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mama 2022/1/18 文件大小:4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详细的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页 共 51 页
  ▲假如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全部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状况下数量做大的应当是生产者。
  9、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彼此交织连接。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
  养分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养分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物质和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淌。能量流淌:单向流淌、逐级递减
  物质循环:全球性、反复出现、循环运动
  11、食物链中养分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越多。
  12、一般状况下,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肯定的自动调整实力,但这种调整实力是有肯定限度的。
  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从总体看,一个生态系统中,植物多于草食动物,草食动物多于肉食动物。
  13、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困难,自动调整实力就越强。(如: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自动调整实力强)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觉,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缘由是:食物链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平衡失调。
  14、生物圈范围:以海平面来划分,向上10千米,向下10千米,共20千米。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大气圈的底部:可翱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供应了基本条件:养分物质、阳光、空气和水,相宜的温度和肯定的生存空间
  ▲ 16、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全部生物共同的家园。生物的生存依靠于环境,以各种方式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其次单元 生物体结构层次
  第一章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光学显微镜,其结构及各部件功能: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镜筒、转换器(安放和调换物镜)、载物台、压片夹、通光孔(光线通过)、遮光器(有大小不等光圈,调整光线强弱)、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调焦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前者升降幅度大,后者升降幅度小)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面,调整光线亮度)、镜臂、镜柱、镜座。
  2、显微镜运用步骤:①取镜和安放②对光③视察④收镜
  3、显微镜成像时间的的途径:光线→反光镜→遮光器→通光孔→标本(薄而透亮)→物镜→镜筒→目镜→眼
  4、从目镜内看到物像是倒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放大倍数为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的细胞数目越少,体积越大,视野较暗。










  光线较弱时,用大光圈和凹面镜,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