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一页,共55页。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通过背诵积累精粹语段。
2、品味语言、感悟愚公形象 用原文回答: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3. 愚公移山的目标是:
返回
上页
下页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探究思考
第十七页,共55页。
4. 愚公移山的主张得到全家
拥护的句子是:
5. 表现愚公移山艰难而路途遥远的句子是:
——杂然相许。
返回
上页
下页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探究思考
第十八页,共55页。
6. 课文从哪几方面表现愚公移山之难?
山之高:“高万仞”;
山之大:“方七百里”;
人之老:“年且九十”;
人之少:“荷担者三夫”;
路之远:“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返回
上页
下页
第十九页,共55页。
阅读第三、四自然段
返回
上页
下页
第二十页,共55页。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
惠。以残年余力,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其 如土石何?”
代指愚公
你太不聪明了
凭
连……都
草木
余年,暮年
难道
把……怎样
第二十一页,共55页。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
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
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
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通
连……都
即使
何愁,担心什么
通“无”
第二十二页,共55页。
操蛇之神闻之, 惧其不已也, 告之于
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
汉之阴,无陇断焉。
他,代愚公
代愚公移山这件事
停止
这件事
代愚公
同“措”,放置
第二十三页,共55页。
返回
上页
下页
河曲(这个地方)的智叟嘲笑并制止他说:“你太不聪明了!凭你这样大的年纪和衰弱的体力,尚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根草,又能把山上的土石怎么样呢?”
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简直顽固得不开窍,还不如寡妇和小孩!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再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无穷无尽的。但是这山不会再增高了,哪愁挖不平呢?”河曲智叟没有话可回答了。
第三、四段译文
第二十四页,共55页。
山神听到了这件事,害怕愚公会不停地挖下去,就向天帝禀报这件事。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便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这两座山,一座放到朔方的东面,一座放到雍州的南面。从此,冀州的南部,汉水的南岸,就没有山岭阻隔了。
无陇断焉
第二十五页,共55页。
阅读第三、四自然段
返回
上页
下页
第二十六页,共55页。
1. 甚矣,汝之不惠!
——你太不聪明了!
返回
上页
下页
翻译句子
2.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凭你这样大的年纪和衰弱的体力,还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根草,又能把(这些)土石怎么样呢?
第二十七页,共55页。
3.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你思想顽固,简直顽固得不开窍,还不如寡妇和小孩!
翻译句子
4. 河曲智叟亡以应。
——河曲智叟没有话可回答了。
5. 帝感其诚。
——天帝被他们的诚心所感动。
遗男
第二十八页,共55页。
1.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的“笑”
应是哪一种笑?
——嘲笑(讥笑)。
2. 愚公认为两座大山可以搬走的理由是: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3. 标志愚公和智叟辩论取胜的一句是:
——河曲智叟亡以应。
探究思考
返回
第二十九页,共55页。
4. 愚公对智叟是先斥后驳,“斥”的一句是: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5. “帝感其诚”的“诚”是指:
——愚公移山的决心和毅力
6. 下列加红的“之”和“其” 分别指代什么?
操蛇之神闻之
告之于帝
惧其不已
——愚公移山这件事
——愚公移山这件事
——愚公及其子孙
第三十页,共55页。
愚公
移山
不愚
不智
笑而止之
大智若愚
愚不可及
有发展的眼光
大智
大勇
与困难作斗争
对比鲜明
第三十一页,共55页。
愚公究竟“愚不愚”?智叟是不是“智”?
愚公不“愚”
因为他不怕困难,有坚强的毅力,有远大的抱负,造福千千万万的人和子孙后代;对人力的无穷尽怀有坚定的信念,他的伟大信心和伟大实践取得了胜利,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