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文档名称:

6.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ppt

格式:ppt   大小:1,266KB   页数:3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6.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ppt

上传人:977562398 2022/1/18 文件大小:1.2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6.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李白(701~762),唐代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
隆人。李白诗歌散失不少,今
尚存900多首,内容丰富多采,
被后人誉为—诗仙。
第一页,共30页。
望天门山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
隆人。李白诗歌散失不少,今
尚存900多首,内容丰富多采,
被后人誉为—诗仙。
第一页,共30页。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duàn chǔ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gū fān 孤帆一片日边来。
第二页,共30页。
断开
楚江
孤帆
欢迎进入生字拼音对对碰
duàn kāi
chǔ jiāng
gū fān
第三页,共30页。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正确的读法:
第四页,共30页。
记住哦:
朗读这首诗时,一定要感情地读出“磅礴,雄壮,充满阳刚之气。”
第五页,共30页。
本诗描写了天门山的美景,令人回味无穷。
古诗词题解:
第六页,共30页。
初步感知这首诗给你的印象:
第七页,共30页。
这首诗描写了雄伟的长江,有一
种豪放之情融入其中,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第八页,共30页。
说出你的新发现
?聪明的你知道吗?
?
第九页,共30页。
小注释!
:在安徽省和县与涂县 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凉山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第十页,共30页。
查一查:
1、望----
2、开----
3、至----
4、此----
5、回----
6、孤----
7、帆----
第十一页,共30页。
1、望----看,往远处看。
2、开----断开。
3、至----到。
4、此----这里。
5、回----回旋。
6、孤----单独。
7、帆----船。
第十二页,共30页。
欢迎进入诗句赏析
第十三页,共30页。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中断:从中间断开。
至此回:①回(回旋)由于两山夹峙,汹涌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
②“回”为江水随着山势顺势而去。
红色的字是什么意思呢?
第十四页,共30页。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这么壮美的景色,诗人是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呢?
第十五页,共30页。
第十六页,共30页。
1、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
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第十七页,共30页。
2、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
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第十八页,共30页。
2、猜想第三和第四句的诗意!
1、初步了解体会一下,第一和第二句的诗意!
第十九页,共30页。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高兴、激动、自豪
第二十页,共30页。
3、“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尽致。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
第二十一页,共30页。
想一想:体会断、开、回动词的意境!

1、断、开这两个动词描绘出江水的声势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