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高尿酸血症与痛风
2021/5/7
1
高尿酸血症的定义
血液中尿酸浓度过高就是高尿酸血症。每个医院检验室的正常参考值略有差异,一般来说,血液中尿酸:
----男性>420μmol/L(7mg/dl),
----豆浆除外),蘑菇等。 因为高嘌呤饮食可增加尿酸合成,促使血尿酸升高。控制饮食,可减少发病与发作。
2021/5/7
13
二、饮酒者容易得痛风
饮酒对痛风的影响远比膳食要大。
长期大量饮酒对痛风患者不利有三:
①使血乳酸水平增高,抑制肾小管尿酸的排泄,导致血尿酸增高。
②促进核苷在肝脏的分解代谢,使血尿酸增高。
③饮酒同时进食较多高蛋白、高脂肪、高嘌呤食物,导致血尿酸水平增高诱发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
2021/5/7
14
三、铅中毒与痛风
食用或饮用铅容器制备的食物或饮料,职业性的铅中毒,可引起铅中毒性痛风。
铅中毒时,肾脏受损,肾小管尿酸重吸收增加,排出量减少,导致高尿酸血症和/或痛风的急性发作。
2021/5/7
15
四、药物因素
长期使用利尿剂(如噻嗪类利尿剂)、维生素B1、青霉素、阿司匹林
抑制尿酸合成药(别嘌呤醇)、发作转移性痛风
促尿酸排泄药(苯溴马隆)、为特异反应
环胞霉素、,可引起痛风急性发作。
2021/5/7
16
痛风会反复发作
----初次发作后,如不治疗轻度发作可在几小时或1—2天自行消退,严重者可持续多日或几周,当症状消退时关节部位的皮肤可有脱屑,肤色变暗等。绝大多数的痛风可复发,
----最初偶尔发作,症状持续时间较短,但随着发作次数增多,症状会持续更久,并且发作间隔时间会不断缩短,发作越频繁。受累的关节就越多。随着多个关节同时受累,痛风反复发作会发展成慢性疾病,
----病程反复可造成关节永久性损害,皮下形成痛风石,甚至引起肾脏损害等。
2021/5/7
17
典型的痛风急性发作
发作前没有预兆,或只有轻度头痛和发热,关节的肿胀和剧痛多在夜间尤其是凌晨1~2点种突然发生,也有一些在凌晨醒来时发生,
在24~48小时达到高峰,只累及外周单关节,往往是发生在足部第一趾跖关节,受累关节发生刺痛,在几小时内皮肤发热及充血,关节肿胀,24小时达到高峰,疼痛剧烈,难以忍受。
有时伴有全身不适,甚至恶寒、寒颤,体温升高,高热者可达39℃以上,伴心动过速,肝脏肿大,明显多尿等症状。
2021/5/7
18
痛风不典型急性发作
不典型部位的痛风发作,可发生在骶髂、胸锁、颈椎等关节。
药物环胞霉素引起的痛风发作多起病于中央大关节,如髋、骶髂关节,也可见于手关节。
少年儿童患者可先有肾脏病、肾结石之后出现关节炎,或关节炎与肾病二者同时发生。
3%的患者第一次发作表现为多关节炎,主要是绝经期妇女,常并发高血压病、肾脏疾病应用利尿剂者。
2021/5/7
19
痛风患者易患肾结石
痛风患者肾结石的发生率较正常人高200倍,约占35%~40%。
肾结石的发生率随血尿酸盐浓度的增高、尿尿酸排出量的增多而增加。
当血尿酸盐>(12mg/dl)
或24h尿酸排出>65480μmol/L(1100mg)时,半数病人有肾结石。
2021/5/7
20
痛风性肾病的早期症状
痛风性肾病的临床表现与慢性肾小球肾炎十分相似,可有腰痛、浮肿,早期往往仅有蛋白尿和镜下血尿,且间歇出现,程度较轻,易被漏诊。
40~50%的患者可有高血压,多为中度高血压,降压药一般能控制。
继发尿路感染,可有尿频、尿急、尿痛,甚至发热;肾小管功能受损出现较早,表现为肾脏的浓缩和稀释功能下降,尿比重下降。
2021/5/7
21
慢性痛风性肾病
慢性痛风性肾病多数呈缓慢进展;一般认为,需经过10~20年才发展为氮质血症。与慢性肾小球肾炎相似。
随着病程进展,尿蛋白量增加,晚期可有大量蛋白尿;可有肾功能受损,出现氮质血症直至尿毒症。约有17%~25%的痛风患者死于肾功能衰竭。
2021/5/7
22
痛风的诊断
中年以上男性,突然发生跖趾、跗跖、踝、膝等处单关节红肿疼痛,伴血尿酸盐增高,即应考虑痛风可能,滑囊液检查找到尿酸盐结晶即可确立诊断。
有时症状不甚典型,检查血液中尿酸浓度可能正常。诊断最可靠的方法是在发作时从关节中抽取少量液体,并在显微镜下检查。如果发现尿酸结晶,就可以作出痛风的诊断。
2021/5/7
23
痛风急性发作期治疗
患者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局部冷敷和服用医生建议的抗痛风药。应休息至关节痛缓解72小时后始可恢复活动。当关节严重肿胀时,可以从关节中抽取液体进行消肿。
忌吃富含嘌呤的食物。多饮水每日2000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