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木桶理论对班级管理的启示【摘要】木桶理论对班级管理有诸多启示, 班主任将木桶理论的内涵运用到班级管理中,在日常工作中既要扬长同时又要善于发现“短木板”,通过实施有效的途径,注重每个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提升班级集体的凝聚力,达到优化班级管理的最终目标。【关键词】木桶理论班级管理启示【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4-4810 ( 2015 ) 22-0141-02 水桶原理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说的是由多块木板构成的水桶, 其价值在于其盛水量的多少, 但决定水桶盛水量多少的关键因素不是其最长的板块, 而是其最短的板块。这就是说任何一个组织, 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 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将这一理论应用到班级管理中来, 即由许多块木板组成的“木桶”象征一个班集体,每一块木板象征班级的每一个成员,“木桶”的容量象征着班级管理的实力和竞争力, 班级管理效果的好坏是由全班同学的整体表现来决定的。担任班主任工作几年来, 结合教育教学实际, 从这一理论中领悟到了对班级管理的几点启示。一班级管理中既要扬长又要补短一个班级的学生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以及成长环境的影响,必然会造成班级成员之间存在着差异。俗话说“人上一百,各有特色”,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多动脑筋、想办法, 多去发现和挖掘班级成员之间的差异,发现哪些学生适合做“桶底”、哪些学生适合做“桶帮”、哪些学生适合做“桶箍”, 要发挥学生的特长并加以鼓励, 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同时观察学生的不足,善于发现“短木板”。在很多班主任的潜意识里, 总喜欢那些智商高、能力强的学生, 愿意给他们提供优越环境, 使他们更优秀, 当然这无可厚非; 但是却忽视了那些智商低、能力弱的学生, 对他们放任自流; 对那些平时调皮的学生则会产生讨厌情绪。但殊不知, 一个班级好比一个大木桶, 班级管理效果的好坏, 不是取决于某几个人的超群, 而是取决于它的整体表现, 取决于它是否存在某些突出的薄弱环节。作为班主任, 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让他们增加自信, 将爱播撒到每一个学生身上, 那么他们心中的阴影都会被驱散, 还应找出每位学生的闪光点, 使学生发挥出他们的优点。对待学生应做到一视同仁, 不要忽视那些表现平平的中间生, 更多关注那些表现不好的“差生”,让“差生”找到自己的位置, 找到自己的兴趣点。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班主任的关注, 让他们体会到班级的温暖, 特别是让那些本来就有所“短”的木桶上的“短”板得到提升, 达到提升班级大木桶容量( 即班级管理效果) 的目的。“扬其长, 避其短”, 使学生人尽其才, 使每名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扬长补短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二要正确地区分班级中的“长板”和“短板”大部分教师认为班级中“长板”就是那些成绩好、分数高的优等生, 而“短板”就是那些学业表现不良以及由于学业不良导致出现品德问题的差生。对于优等生, 很多班主任认为只要成绩好, 就可以无条件地迁就他们,由于优等生长期处于比较优越的地位,家长和老师对他们百般宠爱, 因此易形成自私自利、骄傲自大的心理,看不起其他同学,过于自信,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 也不能正确地接受别人的批评, 最终将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对挫折的承受能力降低等, 而这些问题就可能是班级管理中的“短板”。其实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