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易损斑块的识别与治疗
今日看点
据统计,全球1900多万人经历突发性心脏事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或心脏性猝死)。这些患者中大多数没有先兆, 临床上有时难以预料。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动脉粥样硬化的狭窄程度易损斑块的识别与治疗
今日看点
据统计,全球1900多万人经历突发性心脏事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或心脏性猝死)。这些患者中大多数没有先兆, 临床上有时难以预料。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动脉粥样硬化的狭窄程度是突发心脏事件的罪魁祸首,而事实上,新近的研究表明,那些不稳定斑块即易损斑块的破裂,才是导致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并引发猝死的更重要的原因。因而,针对易损斑块的治疗才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的重中之重,也是基石性的治疗。
如何定义易损斑块
最早人们用“罪犯斑块”来描述诱发事件的斑块,这是一种“责任”定义,忽略了发病机制。后来有研究者开始探索慢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演变为急性心脏事件的机制,并在上世纪80年代用“斑块破裂”来描述这一机制。之后,才用易损斑块(或不稳定斑块)来描述作为急性冠脉事件潜在病因的有破裂倾向的斑块。与易损斑块一起被提出的还有“易损血液”,“易损病人”,“易损心肌”等概念。
回顾性尸检系列报告提示心源性猝死和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可由七类病理基础引起,如易破裂斑块,脂质核心大,纤维帽薄及巨噬细胞浸润;易糜烂斑块——富含平滑肌细胞的斑块内有蛋白多糖基质;继发于血管滋养管泄漏的斑块内出血;慢性狭窄性斑块伴严重钙化,陈旧性血栓及偏心性狭窄等。
在易损斑块的影响因素中,血管扩张性重构是新近发现的重要因素之一。血管重构有两种类型:阳性重构(扩张性重构)和阴性重构(压缩性重构)。通常以重构比率的大小来定义重构类型。重构比率为病变区外弹力膜面积与近端参考段外弹力膜面积的比值。如果重构比率>(扩张性重构)。重构比率<(压缩性重构)。有研究显示,扩张性重构与斑块不稳定有关。该研究对88个死于冠脉疾病的男性患者进行尸检,共发现108个斑块,计算这些斑块的重构比率,并评估斑块脂质核心含量和巨噬细胞计数。结果显示,阳性重构的斑块脂质核心含量更大,巨噬细胞计数更多,提示斑块更不稳定。
如何识别易损斑块
要想准确识别易损斑块,不仅需要形态学证据,而且对于斑块的活性评估也很重要。易损斑块的形态学特征包括:薄纤维帽、大脂质核心、斑块狭窄(管腔变窄)、血管壁重构、颜色、胶原含量和脂质含量,机械稳定性(硬度和弹性)、钙化负荷和钙化方式、剪切应力等。
然而,在有些情况下,具备相同形态学改变的斑块,由于活性不同,导致突发心脏事件的风险也不尽相同。另外,虽然很多易损斑块是发生了扩张性重构的管腔狭窄不严重的斑块,但有一些严重狭窄的斑块也有可能是大脂质核心、富含炎性成分的不稳定斑块。因此更深入的评估斑块的活性和功能也很重要,包括:斑块炎症、内皮裸露或功能、斑块氧化应激、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沉积、凋亡率 (凋亡细胞蛋白标记物等)、血管新生,滋养血管和斑块内出血等。
如何治疗易损斑块
对于易损斑块的治疗,针对单个或少数不稳定斑块的局部治疗可以选择pci(经皮冠脉内成形术)或cabg(冠脉旁路移植手术),全身/系统治疗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