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伤寒论》水气辨析.doc

格式:doc   大小:29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伤寒论》水气辨析.doc

上传人:wcs1911 2022/1/19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伤寒论》水气辨析.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伤寒论》水气辨析
“水气”始见于《内经》,后世诸医家均有论述,然各医家
笔下的水气却有水肿、 水湿、痰饮、肾水等不同称谓。 “水气”在仲景《金匮要略》和《伤寒论》中均有提到,但含义不尽
相证、少阳热邪与水气结于胸胁的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狭义之水气即为寒水,也就是水寒之气、阴寒之水。如小青龙汤证、真武汤证、生姜泻心汤证等的水寒之气为患就属于狭义之水气。
《伤寒论》中的水气大多为阴寒之水气,少部分不是寒水,这在张仲景的利水治则上亦可证明。 《伤寒论》中利水的方剂有许多,按其功能有温振肾阳以利水的、有温通脾阳以利
水的、有疏肝理气以利水的, 但同时亦有宣肺清热以利水的、滋阴以利水的和泻下实热以利水的,另外还有综合性的及和
平轻缓利水方。总不外乎温阳,清热,和平利水,恰似针对于寒性、热性、中性水气而设的。笔者认为,和平轻缓的利水之剂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为利水之基本方,为治广义之水气的总方。其中的白术、茯苓、芍药,这三味药可以与其
他药物配伍,组成不同性质的利水方剂。 2 成因
《伤寒论》中水气的成因主要有 : ①素体虚弱,卫外不固,复感寒邪、水湿,水寒相搏,津气不能畅行,则水液代谢失
常 ; ②风湿邪气入侵,痹阻筋脉 ; ③太阳病误用汗法、吐法,伤及人体津液、阳气,致使津液不布、代谢失常或误用下法
伤及中阳致使肠鸣腹泻 ; ④久病迁延不愈,正气日渐虚损,
脾肾阳虚终致水饮停聚 ; ⑤大病后,正气未复,气化不能畅
行,胃气不胜新谷, 致使水湿壅滞 ; ⑥少阴受邪,不能主水,
致少阴寒化,肾水上泛。水气的形成,主要与肺、脾、肾、
膀胱及三焦功能失常有关,在经则主要涉及太阳经、太阴经
和少阴经等。总的来说,水气的产生由各种原因引起体内水
液运化失常所致。水液在体内不能进行正常的运化,导致水
停气阻或气阻水停,聚而为邪则形成水饮邪气。
致病特征
《素问·逆调论篇第三十四》中有“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夫水者,循津液而流也,肾者水脏主津液,主
卧与喘也”,可见水气是循着津液运行的道路而流动的。 水气作为机体内部产生的一种病理产物及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
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 寒水射肺,则为咳有微喘、发热不渴;
停于胸胁,则干呕、引胁下痛 ; 上干清阳,则气上冲胸、起则头眩 ; 上凌于心,则为脐下悸,欲作奔豚 ; 阻滞于胃,则
为呕逆、心下满微痛、水入即吐之水逆、伤寒水厥 ; 下注大肠,则腹中肠鸣下利 ; 蓄于膀胱,则腹满胀痛、小便不利 ;泛溢肌肤、骨节,则身体痛、骨节痛、腰以下肿。在脉象上则
有脉沉、脉沉紧、脉浮、脉浮数。另外还有兼症、或然症,如水气停聚,致使津液、阳气敷布失常引起的口渴、肢冷、痞满、眩晕等症状。
4 治 疗
水气作为致病因素 (病理产物 ) 可以与寒邪、 热邪等相合而引
起各种不同的病变,继之产生不同的临床症状,因而又有不同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
4. 1 张仲景治水之法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水气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