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doc

格式:doc   大小:23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doc

上传人:bkeck 2022/1/19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教学目的:
  知识目的:
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是词及词类活用现象。
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背诵短文,积累名言警句。
才能目的:
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才能。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教学目的:
  知识目的:
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是词及词类活用现象。
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背诵短文,积累名言警句。
才能目的:
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才能。
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比照、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德育目的:
理解“天时”“地利"“人和”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场面的认识。
教学重点:
  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得道多助”的时代意义。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点拨法、竞赛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大家还记得那那么气势恢宏的新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吗?西路军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今天,我们学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深层探究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
二、文学常识介绍:
孟子和《孟子》(多媒体显示)。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注意把握字音、停顿、重音.
2、老师示范背诵课文,注意读出文章的气势。
3、学生齐读课文,老师作朗读指导.
四、译读课文,把握文意.
1、学生自行翻译课文,圈点勾画,标示出疑难词句。
2、小组讨论,质疑、解疑。
3、老师引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
(1)通假字: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2)一词多义: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凭)     三里之城
以天下之所顺(用)       环而攻之而不胜(代词)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到)
地利不如人和(有利)
兵革非不坚利也(锐利)
(3)注意下面加点词的用法: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词用作动词,限制)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用作动词,使······稳固)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形容词用作动词,威慑)
(4)注意以下句子的翻译: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
也。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五、思读课文,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是如何逐层展开论证的?
学生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明确: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文章开篇提出论点,指出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由此逐层展开,用概括性的战例加以证明,分别就天时和地利、地利和人和作比较,指出天时、地利、人和三因素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不同;然后由战争中的“人和”推出治国安邦的道理,得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的结论,说明了“人和”的本质,即“多助”“天下顺之”;最后把“多助”和“寡助”进展比照,自然导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老师根据学生答复板书,形成背诵思路。
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进攻   天时不如地利
论据 战争中需要“人和”
    防御   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