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认知偏见之脑补现象..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认知偏见之脑补现象..doc

上传人:qvuv398013 2022/1/19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认知偏见之脑补现象..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认知偏见之脑补现象.
流言: 每个人都可以运用理性分析所有的相关因素来做出某项选择或者权衡某物价值.
真相: 对某件事的第一印象会一直滞留在你的脑海并随后影响关乎其的进一步感受以及相关决策.

随便进一家服装店一般要给电信公司多少银子?每个月电费的数据又大概是多少?你那片小区租栋房子又大概要花多少钱呢?
我们都无意识地需要某种anchor来进行比较;某人向你兜售商品的时候,,你读了这篇文章之后,下次遇到相同的情况,你还是回避不了脑子里利用某个anchor做比较的倾向.
比如说买车好了,,但知道这一点仍然会影响你买不买这辆车.
如果我们仔细打量这辆车的时候,对于车的品牌所属的公司,到底拥有几家制造工厂,或者公司要发给多少员工的薪水,你不会计较;同样,对于零件细目的制作流程图或者赢利报告数据,你也不会感兴趣;再者,对于里头用的铁皮售价多少或者这辆车的制造商为相关安全测试做出了多少昂贵投资的数额,同样与你何干?
你对这辆车所乐意支付的价格,与以上所谈到的因素基本上一点关系都没有,也是因为他们跟你,连同委内瑞拉人口的具体数字,对你决定这辆车的消费与否,没有太大的关系.

就算先前有在网上查了一下相关报价,你同样不清楚这辆车到底值多少钱,,似乎就仅仅是商家所提供的这个建议零售报价,就算听起来再怎么的离谱,随后你在脑子的比较,都会不由自主地受到这个数字的影响.
而之后还价的过程中,即使你和商家都心知肚明,阁下还价的范围,也一定会围绕着商家报出的价格朝下浮动.
脑补现象就这么偷偷摸摸地影响着我们.
Drazen Prelec和Dan Ariely 2006年的时候在麻省理工学院搞了一个奇怪的实验,要求学生进行对一些拍卖品进行竞价.
研究人员会随机展示一瓶酒,一本教科书或者一个无线鼠标,然后大肆吹捧任一拍卖品的价值.
然后,每位学生被要求写下他们社保号的最后两位数字来作为拍卖品的价格;例如,最后两位数字是11的话,酒的价格就定在了$11起价;或者最后的数字是88的话,那无线鼠标可能就会从$88开始起价.
然后根据这个假想拍卖价,学生们开始起拍.
很显然,脑补现象自然搅乱了学生们评估各项拍卖品的价值的能力.
社保号最后两位较高的学生们最后付出的价格比起低社保号学生们要多出346%之多.
社保号最后尾号在80-99之间平均乐意付$26来买个无线鼠标,而那些尾号在00-19之间的学生平均愿意付$9左右.
Dan Ariely 在其书<<无理也是有迹可循的>>中写道:",像是当时室内温度多少或者厂商对那些拍卖物的建议价格,,算得上合理么?显然不是."
两名研究人员之后又进行了另外一个实验,其中他们要求参加者听一些让人烦躁的声音,,然后分别问他们,如果要求再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