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疯狂的蔬菜疯狂的蔬菜作者: 水瓶座 aquarius 标签:社会 2011-09-14 21:07 星期三晴《小康》记者朱文强山东寿光报道 39 岁的韩进用自杀的方式引爆了“菜贱伤农”的老话题。 4月16日, 当山东省济南市唐王镇卷心菜的收购价格从每斤 8 元骤降到 元的时候,韩进自杀了。而这一天卷心菜的价格已经跌到了每斤 元。与此同时,山东等地开始出现较大规模叶菜类蔬菜滞销现象,很多农民被迫自毁菜田。而位于蔬菜销售终端的普通城市居民, 却依然承受的“高昂”的菜价。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 今年以来, CPI 同比涨幅从一月份的 % 窜至 4 月份的 % ,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依然是导致 CPI 居高企的主要推动力。“本轮菜价下跌,跌幅最大的是大白菜、生菜、卷心菜等叶类蔬菜。”中国农业大学寿光蔬菜研究院副主任许美荣说。“菜贱伤农”和“菜贵伤民”一时间成了近段热词。蔬菜源头价格的暴跌和蔬菜终端的价格上涨之间依然矛盾重重, 蔬菜流通领域的顽疾被彻底点破。在涨价与压价的博弈中, 菜农、经销商、消费者逐渐成为整个链条的配角,蔬菜进城上演了一幕疯狂的悲剧。难控的供求链 5月 10 日,寿光农产品物流园 1 号大厅内,王桂云和丈夫满满一车共 1500 斤生姜,已经卖掉了一千斤,这卖掉的生姜,放到去年的行情, 能够获利 800 元, 但是在眼下, 夫妇俩的共识是:“少赔当做赚。”在亚洲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寿光农产品物流园内, 和王桂云夫妇一样即使亏本也得“硬着头皮卖下去”的蔬菜批发商并不占少数,许多规模较大的菜商已赔进上百万元。一边, 蔬菜收购价暴跌, 菜农损失惨重; 另一边, 城市居民被菜场和超市高昂的菜价所累,叫苦不迭。王桂云夫妇是山东省安丘市的蔬菜批发商,安丘市距离寿光市 75 公里,有着“中国姜蒜之乡”的美称。和大多数外地的菜农一样, 王桂云夫妇长期居住在寿光市郊的小旅馆里,旅馆脏乱简陋,每人每天 15 块钱,这是他们最大的开销。作为中国蔬菜基地, 每年往来于寿光和全国各地的蔬菜批发商络绎不绝, 这也催生了当地物流和宾馆业的发迹。在菜都路两旁, 林立的小宾馆成为这条路的标志, 空配车送的大型货车一辆挨一辆地停在路边。每天凌晨三点, 寿光农产品物流园就开始喧腾起来, 挂着黑眼圈、操着各地口音的批发商和菜农们开始进行交易, 热闹的场景会持续到每天早上 8 点左右。“生姜去年一斤能卖三块,今年每斤才卖一块四毛,不好卖。”王桂云说, 夫妇俩一周回乡一次, 每次从姜农那里收购两车姜, 运到寿光卖掉后又回去运,今年生姜收购价是一块二,卖出价是一块四, 再加上交给物流园的每斤 4 分钱的管理费, 夫妻俩达成了共识:“少赔当做赚。”这还不算运费、食宿费。不过, 这个做了十五年生姜生意的农妇并不认为这是多倒霉的事儿,在她看来,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蔬菜价格有起伏很正常。山东蔬菜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省种植蔬菜 370 万亩左右,而 2009 年这一数字则是 350 万亩,增幅并不足以促使蔬菜大幅度降价。去年同期我国经历了“倒春寒”、干旱等灾害性天气, 导致很多蔬菜供应不足,菜价大幅上扬,蔬菜批发商开始大量的囤积蔬菜;今年南方蔬菜推迟上市、北方蔬菜提前上市,全国市场趋于饱和。尤其是叶菜类, 去年大白菜价格畸高, 菜农种植大白菜的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