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寻找红色足迹.doc

格式:doc   大小:4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寻找红色足迹.doc

上传人:xgs758698 2016/8/16 文件大小:4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寻找红色足迹.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永远的红色记忆永远的红色足迹———暑假社会调研报告辉煌 90 载,奋斗写春秋。作为生长在阜新这块热土上的人们,你知道曾经发生在家乡的革命历程吗?作为和平年代幸福的你, 知道阜新有哪些红色纪念地吗? 为了寻找这片土地的红色足迹, 我们一行人共同踏上了寻找的征途。一路探访,一路追寻,一路沉思。从踏上了追寻红色足迹的旅程开始,依然繁忙的机务货场,弹痕累累的敌碉堡,静静的烈士纪念碑和堆堆白骨, 便以浓重的红色底蕴向人们讲述了那段永远不能忘却的阜新革命历程——从阜新最早的党组织诞生地彰武机务段,到奋勇抗争追求光明的下菜园子暴动,从不屈不挠的抗日英雄苑九占,到辽沈战役前奏曲彰武攻坚战,曾经枪林弹雨的战场遗址,曾经浸染热血的红色土壤,谱写了家乡土地上中国共产党从诞生、曲折成长,到发展壮大、走向胜利的历程。尽管岁月不居, 但尘封的悲壮历史画卷依然清晰展现在眼前, 阜新革命的红色档案徐徐向人们展开,红色故事壮美精彩。红色档案之一阜新最早的党小组和传奇的“俄国张”在彰武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陈兵等人陪同下,我们来到了坐落在彰武城东北角的彰武铁路机务段,这里是阜新地区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彰武党小组活动遗址。时间的车轮轰隆隆开过, 曾经记载着先辈们峥嵘岁月的地方已经焕然一新。阜新市委党史研究室副调研员、阜新市中共党史学会秘书长刘金城, 指着眼前铁路尽头的厂房告诉我们:“这里都重新修建过了, 在那个厂房的后方就是阜新最早党小组曾经活动的电灯房和机车房。”尽管红色记忆的遗址已经不复存在, 而前辈们积极投身革命的英雄事迹却永远印记在阜新历史上: 1927 年1月 27日, 对于阜新来说是个不寻常的日子, 随着一声清亮的汽笛声划破天空, 从大虎山开来的第一列火车轰隆轰隆地驶进彰武车站。阜新地区通了火车, 同时也孕育了我市第一个党组织。随着北宁路“大通”支线铁路通车, 彰武成立了铁路机务段。而这时候的中共唐山地委直属沟帮子铁路党支部, 为了扩大影响, 团结工人, 积蓄壮大革命力量,于 1927 年4月先后派出两名党员到彰武铁路车站工作, 以公开的社会职业为掩护进行革命活动。一位叫李家晓,一位叫程海华。不久,党员张振福也从锦州来到彰武。张振福是河北省丰润县郑八庄人,为人正直,好打抱不平,操着浓重的唐山口音, 因为他在俄国乌克兰煤矿当过华工, 参加过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 并是俄布尔什维克党党员。张振福会讲俄国话, 还时常给工友们讲“十月革命”的故事, 因此工友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俄国张”。 1928 年4月 10 日,一个名叫欧阳强来自沟帮子铁路的三十来岁的工人, 把李家晓、程海华和张振福召集在一起,神情庄严地说: “经过党组织考察, 认为你们三名党员同志在彰武机务段已经站稳了脚跟, 建立党组织的条件已经成熟。根据形势的发展和斗争的需要, 我代表党支部批准你们秘密成立党小组!”从这一刻起, 三双大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原来这个操着广东口音的汉子是中。彰武铁路党小组作为阜新地区第一个党组织, 李家晓任党小组长, 张振福负责工会工作。从此,彰武革命点燃了阜新革命的星星之火! 张振福按照党组织“扩大党的影响、团结教育工人、组建赤色工会”的指示, 于 1928 年6 月在彰武铁路组建了阜新地区第一个工会组织——京奉铁路总工会沟帮子分会彰武工会,使阜新工人阶级从此有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