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6
文档名称:

消费者行为分析案例.doc

格式:doc   大小:107KB   页数:9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消费者行为分析案例.doc

上传人:琥珀 2022/1/19 文件大小:10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消费者行为分析案例.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
消费者行为分析案例
正文 第一篇:消费者行为分析案例
消费者行为学结业论文
前言
本文介绍了加多宝公司关于红色罐装王老吉(以下简称红罐王老吉)的营销策略,结合消费者购买该产品的心理及环境因素,深入分析了红罐王老吉
共7页
第2页
消费者行为学结业论文
可乐、百事可乐为代表的碳酸饮料,以康师傅、统一为代表的茶饮料、果汁饮料更是处在难以撼动的市场领先地位,而且,红罐王老吉以“金银花、甘草、菊花等”草本植物熬制,有淡淡的中药味,对口味至上的饮料而言,的确存在不小的障碍。
经过一轮品牌定位战略,加多宝公司首先明确红罐王老吉是在“饮料”行业中竞争,竞争对手应是其他饮料;其品牌定位——“预防上火的饮料”,独特的价值在于——喝红罐王老吉能预防上火,让消费者无忧地尽情享受生活:吃煎炸、香辣美食,烧烤,通宵达旦看足球……
第二部分: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个体及心理因素分析
一、消费者资源 (1) 经济资源
收入的变化会引起消费者需求重心的改变。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人们会将需求重心向健康、舒适、方便侧重,对于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据市场调查显示,由于消费者的健康意识日益增强,碳酸饮料不
6
再占有统治地位,功能性饮料成为市场的新宠,其中“凉茶”市场更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增长。,单从价格上看不能与其他饮料区分开来,并没能占有优势,但结合其品牌定位,可当饮料喝之余还能“防上火”,各种场面下都方便饮用,价格也并非高不可攀,能吸引大批消费者。
(2) 时间资源
消费者一般在家中、逛街、外出就餐、旅游、烧烤等场合饮用罐装王老吉,就能达到解渴并预防上火的效果,而且罐装比盒装更易于保存,因而消费者能大量选购,使用方便,节省时间。 (3) 知识资源
1、产品或品牌知名度分析
中华老字号
2021年中国食品产业成长领袖品牌 最畅销民族饮料品牌
2021年消费者满意度第一
2、产品或品牌形象分析
在广东、浙南一带,王老吉的品牌可谓家喻户晓,说起凉茶想到王老吉,说起王老吉就想到凉茶。这一联想充分说明了王老吉这个老品牌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和信誉度,对红罐王老吉的成功起关键性作用。此外,产品有淡淡的中药味,为其“预防上火”的功效打下品质保证。
7
3、消费者的知识 (1)价格知识:
康师傅绿茶冰红茶(500ml)
3元
统一奶茶
可口可乐(600ml)
3元
农夫果园(600ml)
雪碧(600ml)
3元
娃哈哈(500ml)

相比之下,红罐王老吉在老牌子的包装下,解渴之余还能防上火,价格也并不高,普遍大众都能消费得起。
共7页
第3页
消费者行为学结业论文
(2)购买知识:
2021年,加多宝仅在广告上就投入了1个多亿,在强大的广告拉动之下,伴随“怕上火,喝王老吉”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红色罐装王老吉冲出广东,迅速打开国内市场。到现在几乎全国各大超市都有出售。
8
4、建议策略
王老吉处于产品生命周期中的成熟期,在这一阶段,竞争逐渐加剧,只能采取主动出击的策略,使成熟期延长。在扩展市场方面,还应紧扣“预防上火”这一定位加大传播、更新形象、增加产品,尤其在北方,人们对“凉茶”的观念不强,可以从战略的角度,宣传红罐王老吉的喜庆气氛,使人意识到喝王老吉,不用吃药就达到防上火的效果,在传统观念较强的北方,一定能大受欢迎。
二、消费者购买动机
1、 消费者对于王老吉的需要
从需要的起源来看属于生理需要(出于解渴的需要),同时王老吉具有防上火的功效,可以解决消费者的保健需要。
2、 消费者购买王老吉的动机 (1)需要和动机的联系:
消费者想预防上火是需要,王老吉能防上火的广告宣传是诱因。需要经唤醒产生了促使消费者由于怕上火而购买王老吉的动机。
这种需要也可以直接引起消费者的购买动机,从而导致人朝特定目标行动。 (2)消费者购买红罐王老吉的具体动机: 求实动机——预防上火
求便动机——喝饮料就能防上火 心理动机——支持民族品牌
模仿或从众动机——受名人广告影响
3、 消费者的动机及应对策略
9
①消费者的动机是隐形动机(即消费者没有意识到自己将会上火)。 应对策略:
通过意识引导让消费者的隐形动机变为显性动机
加大宣传,引导消费者购买红罐王老吉 ②基于多重动机的市场营销策略
在确立的品牌定位后,加多宝进一步明确了营销推广的方向,主要以创意广告来推广品牌。其过程大概如下:
在第一阶段的广告宣传中,红罐王老吉都以轻松、欢快、健康的形象出现,避免出现对症下药式的负面诉求;
为更好地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