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五十名珍
五十名珍
1 / 12
五十名珍
古泉五十名珍
历代古泉五十名珍, 历来就是泉界收藏者倍受推崇的至上珍品, 其收藏价值、欣赏价值及研究价值是无可限量的,也是极其重要的。
现根
17 永平元宝:前蜀钱。永平年间( 911-915 )铸,存世极
罕。
天德重宝:闽钱。天德年间铸,有铜、铁两种,当百使用,背穿上 “殷 ”字,以纪国号。
五十名珍
五十名珍
5 / 12
五十名珍
3
五十名珍
五十名珍
12 / 12
五十名珍
天策府宝:楚钱。马殷受梁封天策上将军,建天策府,于乾化元年( 911 )铸天策府宝,有铜、铁两种。据《十国纪年》载,当时城中行用铁钱,城外使用铜钱。其所指城中城外可能是指境内境外。铜钱又有背龙及鎏金等品。
乾封泉宝(楚):楚马殷所铸大钱。有铜、铁二种,背有天、策、天府、天策、策府等字,铜钱数量少于铁钱,钱文隶书,与唐高宗乾封泉宝不同。
21 广政通宝:后蜀钱。孟昶广政年间(
938-965 )铸,有
铜、铁、铅三种平钱。
大蜀通宝:后蜀钱。钱文形制与广政通宝接近。存世
极罕。
23
保大元宝 (背天):南唐钱。李璟保大年间(
943-957 )
铸,背上 “天 ”字,形制厚重,存世极少。
24
永通泉货:南唐钱。显德五年(
958),李璟铸永通泉
货大钱,以一当十,钱文有篆、隶两种,篆书者较薄小,为后
期的减重钱。
大齐通宝:南唐钱。此钱真品仅发现二枚,因其文字
形制与大唐通宝接近, 所以定为南唐开国者徐知诰升元元年( 9
37)建国号大齐时所铸。一说为南唐后期铸大唐通宝时所铸。
26 建炎元宝:南宋高宗建炎元年(公元 1127 年)铸。 “建
炎元宝 ”铸造量极少,钱文篆书,隶书成对,同时期高宗尚铸
造有 “建炎通宝 ”, “建炎重宝 ”,皆罕见,为古钱大珍。
五十名珍
五十名珍
7 / 12
五十名珍
4
五十名珍
五十名珍
12 / 12
五十名珍
27 至宁元宝: P 金代卫绍王至宁元年(公元
1213 )铸造。
存世仅有一枚折五型铜钱孤品,书体与北宋崇宁小平楷书相
似。珍罕无定价。
28 大宋通宝(当拾):南宋大钱 大宋通宝当拾 直径一
般 :52MM. 厚 :3MM
29 贞佑通宝、元宝:铸期:宣宗贞佑年间( 1213-1216 年)
特征通宝,小平,钱文真书顺读 。元宝小平,钱文真书旋读。
贞佑元宝,早年流入日本(日本平岛春水藏) 国内仅发现此
一枚。
30 临安府行用铜质钱牌:临安府行用铜质钱牌(俗称 “垮
牌 ”),是一种独特的品种临安府行用铜质钱牌,系南宋末年
宋理宗淳衤右年间( 1241 —1252 年)所铸。临安府,今浙江省
杭州市,在北宋时,称为余杭郡,高宗南渡后建都于此,改称
临安府。临安府行用铜质钱牌就是由当时的临安府铸行的。其
面额分为 “准贰佰文省 ”、 “准叁佰文省 ”和 “准伍佰文省 ”三等。“准 ”为 “平 ”的意思, “省 ”为 “省佰 ”,即以七十七文充当一百文铜钱。该铜质钱牌呈狭窄长方形,上端有一圆孔,四周及圆孔
有廓;长度和宽度因面额大小而异, “准贰佰文省 ”长 厘米、
宽 厘米, “准伍佰文省 ”小型的长 厘米、宽 厘米,大型的长 厘米、宽 厘米;面文均为 “临安府行用 ”五个字,背面标明币值, 分别为 “准贰佰文省 ”、“准叁佰文省 ”和 “准伍佰文省 ”;面、背文均楷书,且制作精美。
五十名珍
五十名珍
9 / 12
五十名珍
5
五十名珍
五十名珍
12 / 12
五十名珍
31 大朝通宝 :蒙古汗国在改称元以前称大朝时(公元
122
年)铸。钱文楷书,直读,光背无文。有银质、铜质两种,均为小平钱, 存世极少,铜质更罕见。属中国古泉五十名珍。
32 乾亨通宝:五代十国时期南汉 刘龚政权乾亨元年(公
元 917 )铸造。 一般制作不精, 文字内多流铜, 极少见。 另有 “乾亨重宝 ”铜钱。
33 天显通宝:天显通宝隶书小平光背 无定价 辽太宗天
显年间铸,据内蒙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