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竹子的象征意义中华民族气节的象征――竹子环绕小村的青青翠竹已和我的童年一样只留在记忆之中了, 连片的竹林把古老的水乡小村妆成绿的世界,袅袅婷婷的竹子齐齐伸向天际, 似我童年那高不可攀的梦想, 似剪的竹叶把春夏秋冬一一剪去, 只留下片片破碎的回忆。多情的暖风,把竹的清香送入鼻息,沁人心脾。无比的清纯,溶入深深的记忆,时时回味。竹影摇曳的日子已成过去, 只有那编有美丽图案的竹席依然在夏日里伴着怕热的我, 失去生命力的竹子整个被用作了晾衣服的工具, 长年的日晒雨淋,早已失去了原有的绿色,变成了泛黄的回忆。也没见竹子的开花, 但它却真正地在我的面前消失了, 也许是现在的孩子已经不需要这样的竹林了, 他们更多地拥有了昂贵的玩具。已都是独生子女了, 父母们也不放心让他们进入竹林, 因为竹林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危险,在幽深的竹林里我也曾经遭遇过蛇。竹子的清高或许是它消失的真正原因, 有一日, 小村的边上建起了一座小化工厂, 从此竹子就走向了灭绝。没有竹的日子, 人们一样快乐, 那是经济腾飞的结果。然而,竹林在我的心中却占据了很大的一块, 在竹林中,有着我无忧无虑的童年,有过我的欢笑、我的快乐。鲜嫩的竹笋是我最喜欢的食物,笋衣包成的粽子又是那样的异常清香。日暮西斜时, 成群的鸟雀是我追击的目标, 虽说手中有的只是一把由几根橡皮筋制成的弹弓, 射出的小石子未必能击中鸟雀, 但兴奋的心情却是无法形容的。爬竹子、荡秋千、掏鸟窝……竹的清雅高洁, 因此与文人墨客产生了不解之缘,以至于到了" 不可居无竹" 的地步。在院子里种上一丛竹子, 它在带给你绿色的同时, 也给生活增添了一份雅致,于是就有了" 新篁才解箨,寒色已青葱。冉冉偏疑粉,萧萧渐引风。扶疏多透日,寥落未成丛。唯有团团节,坚贞大小同。"、" 近窗卧砌两三丛, 佐静添幽别有功。影镂碎金初透月, 声敲寒玉乍摇风。无凭费叟烟波碧, 莫信湘妃泪点红。自是子猷偏爱汝, 虚心高节雪霜中。" 的感慨, 元稹与刘兼把新竹的静幽和坚贞表现得淋漓尽致, 让人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隐在山间的的小舍, 那几丛青翠的竹子就是全部的装饰, 隐士就像仙者神客, 在院间品茗赏竹, 这大概就是我们从小就被灌入的世外仙境之美景吧。文人爱竹, 不单是爱它的秀美, 更因它的高洁, 它那刚正不阿的性格, 不畏风霜严寒,正是文人学者毕生所追求的,也是做人的根本所在。" 雪压枝头低, 虽低不着泥; 一朝红日出, 依旧与天齐" 这是明太祖朱元璋给予竹的刚正之誉;" 凌霜竹箭傲雪梅, 直与天地争春回" 是竹的自信; "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是竹的坚强; "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 免撩蜂与蝶" 是竹的清高;" 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村复间松。移得萧骚从远寺。洗来疏侵见前峰。侵阶藓折春芽迸。绕径莎微夏阴浓。无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 是竹的可人。能得到如此的美誉,人们自然而然地也就喜欢竹了。竹的伟大还在于它能制成各色的物品,小巧精致的竹篮能盛放物品; 坚实的竹凳、竹椅能让人坐着舒心; 精制的竹席又是盛夏必不可少的。竹制的钓杆虽不是金贵之物, 但却是实用的。小时就是用它一次次为餐桌上增添了新鲜的鱼汤, 在那生活并不富裕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