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文档名称: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oc

格式:doc   页数:2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oc

上传人:追风少年 2012/1/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郭焕成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一、休闲农业的概念、功能及意义
1、休闲农业的概念
休闲农业是指在农村范围内,利用农业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农业经营、农业设施、农耕文化、农家生活等旅游资源。通过科学规划和开发设计,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娱乐、健身等多项需求的旅游经营活动。从广义的观点来看,休闲农业还包括休闲林业、休闲渔业、休闲牧业、休闲农家乐等。因此可以说,休闲农业是以农业为基础,以休闲为目的,以服务为手段,以城市游客为目标,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
2、休闲农业的特性
1)休闲农业是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游憩服务业三级产业相结合的农业企业。
2)休闲农业是体现生产、生活和生态“三生”一体的农业经营方式。
3)休闲农业所提供的休闲产品、休闲活动和休闲服务,具有服务业商品的特性。
4)休闲农业具有强烈的季节性,一年四季不同,有旺、淡季之分,无法连续生产。
5)休闲农业具有市场性,其市场目标是城市,要优先为城市游客提供休闲服务。
6)休闲农业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性,可以为游客提供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机会。
3、休闲农业的功能
1)经济功能。休闲农业可以为游客提供优质、绿色、生态、安全、健康的农产品,满足游客对休闲食品的需要。
2)游憩功能。休闲农业可以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体验、娱乐、度假等各种活动的场所和服务。
3)社会功能。休闲农业可以促进城乡交流,增进农村社会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
4)教育功能。休闲农业可以为游客提供了解农业文化、学****农业知识、参与农业生产活动、感受农业景观的户外教学场所。
5)环保功能。休闲农业可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护自然景观生态,提升环境品质,并为游客进行现场的环保教育。
6)医疗功能。休闲农业区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新鲜的空气,宁静的空间,生生不息的动植物,遍地绿色的草木,以及随处的鸟语花香,是最适合调剂身心及养生保健的场所。
7)文化功能。休闲农业与农村民俗文化、生活文化和产业文化相结合,可以为游客提供各种农村文化活动,促进农村文化发展。
4、休闲农业的意义
1)休闲农业可以充分开发利用农村旅游资源,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拓宽农业功能,延长农业产业链,发展农村旅游服务业,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较好的经济基础。
2)休闲农业可以促进城乡统筹,增加城乡之间互动。城里游客把现代化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等信息辐射到农村,使农民不用外出就能接受现代化意识观念和生活****俗,提高农民素质。
3)休闲农业可以挖掘、保护和传承农村文化,并且进一步发展和提升农村文化,形成新的文明乡风。
4)休闲农业可以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改善乡村环境卫生条件,为建设村容整洁的新农村创造了条件。
二、我国休闲农业发展背景与需求分析
1)都市化社会的出现。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为发展休闲农业提供了市场客源。我国城市由1978年的193个发展到2000年的663个,,%,其中,200万人以上的超大城市 13个,占2%;100-2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27个,占4%;50-10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 53个,占8%;20-50万人的中等城市218个,占33%。
长期生活在城市的人由于受到城市环境、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很希望到农村观光旅游,欣赏大自然的美感。据北京市调查,%的家庭到郊区休闲旅游,%的家庭每年到郊区旅游3-5次。%的市民到郊区旅游5次。由此可见,城市人口增加,为发展乡村休闲农业旅游提供了巨大的客源市场。
2)、居民经济收入的增加。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发展休闲农业提供了可靠的经济基础。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旅游需求急剧膨胀,但主要是观光性旅游的需求。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时,将基本形成对休闲的多样化需求和多样化选择。人均收入达到3000美元时,度假需求就产生。以北京市为例,2004年北京市人均GDP已达3470美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性收入已达12638元,人均消费支出12200元。%。这些城市人在满足吃、穿、住基本需求以后,其消费倾向将逐步转向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多样化、高级化和个性化,而且这一消费群体会越来越大,成为发展乡村休闲农业旅游的主要游客。
3)、休闲时间的增加。我国1995年就开始实施每周5天工作制,1999年9月开始实行三个“长假日”制度(五一、十一、春节),这样我国公众普遍享有国家法定假日全年114天(含周日)。其中,学生和教师则全年约140天,公务员及外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