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共2课时).doc

格式:doc   大小:50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共2课时).doc

上传人:dyx110 2016/8/16 文件大小:5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共2课时).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分析精致严谨的结构以及过渡语段的作用。理解艰深语句的含义,赏析文章的语言美。 ,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执著的爱国热情和言行一致的高尚的人格,做一个生动的人,大写的人。【教学重点】 ,理解闻一多先生精神实质。 、组材方法。【教学难点】品读句子,揣摩语言。【教学方法】 、朗读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播放《七子之歌》,学生熟悉此歌,由此可猜到作者,教师也可随机提问。学生可跟唱,创造情境。提问:这首歌的作者是谁? 这首歌的作者是闻一多先生,他是一位杰出的民主战士。现在我们就来学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理解他的精神品质。二、背景介绍旨在让学生了解作者及闻一多先生的生平,达到更好地理解课文的目的。 ,诗人。 1905 年生于山东诸城。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词和民歌,并目睹农民的苦难生活,引起他深切的同情,这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初步奠定了基础。 1926 年秋到武汉,投身于大革命的洪流。大革命失败后,受国民党当局迫害,四处逃亡。 1929 年还乡,入国立青岛大学补习班。 1932 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 1933 年9月,诗人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为广大读者所熟知和喜爱。 1934 年大学毕业后到中学任教, 发表了长诗《自己的写照》。抗战爆发后,诗人热情地奔赴抗日前线,从事进步文化工作,出版了《从军行》《淮上吟》等诗集。1942 年秋到重庆,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出版《十年诗选》及长诗《古树的花朵》等。抗战胜利后,在上海主编《文讯》,写了许多揭露、批判国民党统治的政治讽刺诗。1948 年由于国民党的迫害,逃亡香港。1949 年3月回到解放后的北平,历任人民出版社编审、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诗刊》主编等职。解放后出版的诗集有《春风集》《欢呼集》《臧克家诗选》和长诗《李大钊》等。粉碎“四人帮”后,诗人又写了不少作品,并任复刊后的《诗刊》顾问。 1930 —1934 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1932 年回清华任教后写信给臧克家说:“得一知己,可以无憾,在青岛得到你一个人已经够了。”可见相知之深。1933 年臧克家准备出版诗集《烙印》,因当时名不见经传,书店不愿出版他的诗集。闻一多联络王统照等人,替他出资印行《烙印》,又在大型杂志上撰文介绍。 40年代, 两人多有书信往来,如课文中提到的“他在给我的信上说……”,这是闻一多在接到臧克家赞扬他的信后,于 1944 年9月11日写的回信。课文中提到的“1944 年10月12 日”那封信,是答复臧克家欲至联大教书的问询的。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 194 6 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899 年11月24日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学校读书时即参加学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