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定量分析化学导论
*
第1页,本讲稿共58页
本章要求
1、定量分析结果的表示形式
2、标准溶液的配制
3、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
*
第2页,本讲稿共58页
一 、按任务分类
质的量浓度:表示待测组分的物质的量除以试液的体积,常用单位 mol·L-1。
*
第12页,本讲稿共58页
B的物质的量浓度cB
B的物质的量nB除以混合溶液的体积
cB = nB V
单位为mol/L
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B物质的物质的量
cB
小写斜体
大写正体
或 c(B)
c(NaOH)、c(HCl)、 cNaOH cHCl
单位全为正体
*
第13页,本讲稿共58页
第五章 误差与数据处理
本章要求:
1、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2、随机误差的减免方法
3、有效数字
*
第14页,本讲稿共58页
§ 定量分析的误差
一、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免方法
1、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特点及减免方法
原因:是由某种固定的原因造成的。
特性:单向性(符号不变)、重复出现、数值不变。
分类:① 方法误差——选择的分析方法不够完善。
② 试剂误差——所用试剂或蒸馏水不纯,而 引入微量的待测组分或干扰物质而造成的。
③ 仪器误差——仪器本身的缺陷
*
第15页,本讲稿共58页
④ 主观误差——操作人员主观因素造成。
减免方法
① 方法误差——采用标准方法或作对照试验。
对照试验:用已知含量的标准试样,按所选用的测定方法进行分析。
② 试剂误差——作空白试验。
空白试验:在不加试样的情况下,按照试样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所得结果称空白值。从试样的分析结果中扣除空白值。
*
第16页,本讲稿共58页
③ 仪器误差——校准仪器
④ 操作及主观误差——对照实验
2、偶然误差产生的原因、特点及减免方法
原因:由一些随机的难以控制的偶然因素所造成的。
特性:(1)不恒定,无法校正;无确定的原因;无一定的大小和方向;不重复出现。
(2)多次测定服从正态分布规律:
大小相近的正误差和负误差出现的几率相等;小误差出现的频率较高,而大误差出现的频率较低,很大误差出现的几率近于零。
*
第17页,本讲稿共58页
减免方法:增加平行测定的次数,取其平均值,可以减
少随机误差。
即:多次测定取平均值
3、过失误差
二、误差的表示方法
1、准确度与误差
准确度──分析结果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
它说明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分析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越小,则分析结果的准确度越高。
注意:过失误差发现后应弃取,不参加平均值计算
*
第18页,本讲稿共58页
误差──分析结果(x)与真实值(μ)的差值。
误差一般用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来表示。
E = x - μ
相对误差(Er):
说明:
1)用相对误差来比较各种情况下测定结果的准确度更为确切些
2)误差有正负之分。误差为正值,测定结果偏高;误差为负值,测定结果偏低。
绝对误差(E):
*
第19页,本讲稿共58页
2、精密度与偏差
精密度──几次平行测定结果相互接近程度。
偏差:是指个别测定值(x)与几次平行测定结果的
平均值之间的差值。
精密度的高低用偏差来衡量.
绝对偏差
相对偏差
① 平均偏差
平均偏差又称算术平均偏差,即单次测量结果偏差的绝对值的平均值。
不能用偏差之和表示精密度高低
*
第20页,本讲稿共58页
n有限次:
②标准偏差(均方根偏差)
②相对标准偏差(变异系数)
*
第21页,本讲稿共58页
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
准确度高一定要求精密度高,
精密度高不一定准确度高,
只有精密度和准确度都高的测定数据才是可信的。
*
第22页,本讲稿共58页
§ 可疑值的取舍
步骤
①求出除可疑值外的其余数据的平均值和平均偏差
法
则将可疑值舍去,否则保留。
例2:测定某药物中钴的含量(µg·g-1),得结果如下:,,, µg·g-1 。?
解:
②
异常值与平均值的差的绝对值为:
*
第23页,本讲稿共58页
2、Q检验法
步骤:
① 数据从小至大排列x1,x2 ,... ,xn
② 计算:
③ 根据测定次数和要求的置信度(如90%)查表
④ 将Q计与Q表相比:Q计≥Q表舍弃该数据, (过失误差造成)若Q计≤Q表保留该数据, (随机误差所致)
*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