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我的援老抗美生涯.doc

格式:doc   大小:21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我的援老抗美生涯.doc

上传人:知识改变命运 2022/1/20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我的援老抗美生涯.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我的援老抗美生涯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在扩大越南战争、策动柬埔寨政变的同时,又在老挝制造动乱,以提供军事援助、派遣军事顾问等形式,大力扶植亲美右派势力,对老挝人民进行残酷的“特种战争” 。中国政府应老挝民族团
我的援老抗美生涯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在扩大越南战争、策动柬埔寨政变的同时,又在老挝制造动乱,以提供军事援助、派遣军事顾问等形式,大力扶植亲美右派势力,对老挝人民进行残酷的“特种战争” 。中国政府应老挝民族团结政府的要求,先后派出了 11 万余人的筑路工程大军到老挝上寮地区修建公路,以利于我援老援越物质的运输。我就是这其中的一名战士。
我是贵州沿河县人, 1972 年 12 月下旬,我与我们沿河
县 300 多名热血青年应征入伍,抵达昆明。经过几个月的新兵训练和入老教育, 1973 年 4 月开进了老挝领土。
因为援老部队负有特殊使命, 不能穿“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红旗挂两边”的“国防绿”军装,穿的是浅绿色四个兜
干部服,对外称民工,原部队的番号也不能用。而出国的炮师、步兵团、高射机枪连则是穿老挝人民军式的小翻领、夹克式草绿军服,都没有任何军徽标志。我们部队的主要任务是保护几万筑路部队的安全,配合老挝人民军作战;我团的
代号为 724 大队,营为中队,连为分队。新兵津贴每月
11
元,发代金券,比国内高
5 元,币值等价;生活费每月
90
元,供粮 45 斤,肥皂两块,白糖两斤,军用毛毯、大衣、
垫褥等,所有日用品均由国内供给。食堂常吃的有国内罕见的压缩蛋粉、红烧猪肉罐头或咸肉、固体酱油、花生米、豆腐皮等,这在备战备荒的年代算是奢侈品,有的人说一个生产队还养不起我们一个兵。
老挝是东南亚中相对贫穷落后的国家,属亚热带气候,一年分旱季雨季,四季无霜,原始森林密布。村庄的老百姓
住的是几根木头作桩,搭起一个约 5 平方米的架棚,上盖茅草。为防蛇虫猛兽,离地四尺立一架楼,梯子上下。铺上木板竹席,中间建一火坑,以作烧火做饭之用,这儿就是待客生活的主要场所。老挝人主食旱米,不种蔬菜,而是采摘小河的苔藓等野菜为食。吃饭不用筷子或勺子,用手抓;无厕所,需方便时满山跑。每当中午或夕阳西下时,男女老幼***在河沟里嬉戏游泳。女性上穿紧身短衣,下穿筒裙,不穿内裤。人死后不用棺材而是拖进树林里葬,不立碑。水田很少,大部分是靠赶山,种上旱谷,收获后又往别的地方。在相处中当中方翻译官不在时,贵州苗族兵能与他们对话沟
通,他们可能是苗族的后代。物资交换主要是以物易物,看不到像样的集镇,卖的东西几乎都是我们国内的产品,如金沙江香烟、中华牙膏、龙菊香皂等。凡筑路物资器材、军队弹药、生活供给也全部来自国内。专门还有一个汽车团运送物资,没有增加他们一点负担。相反,驻地附近的老百姓生病,部队无偿提供医疗服务,有时还送给他们一些当地非常
稀缺的盐巴。
我们部队实质为工程兵 117 团,属于昆明军区直属队,
主力于 1972 年前摆在老挝筑路;另有部分仍坚守在国内进
行国防施工,故装备当时较先进。修的路段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