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整数教案.docx

格式:docx   大小:34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整数教案.docx

上传人:cjl201702 2022/1/21 文件大小:3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整数教案.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整数教案
【教学内容】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
一课时。
【教材分析】
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数乘法的起始课。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掌
握了小数点位置论小数乘整数和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独立完成再交流,讨论如何处理好积中小数点的位置及积的末尾有0怎办。
独立计算再交流,总结注意事项。
.反馈巩固,分层练****br/>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一)基础练****br/>()。
(二)拓展练****br/>练****一4题;小组合作完成2题,可以课下进行。
请同学们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要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达成目标:进一步巩固小数乘整数的运算技能,并应用解决实际
问题。
.课堂总结,提升认识看了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整数教案的
人还看: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多边形的面积教案设计_小学
五年级数学多边形的面积课件
教学内容:(机动1课时)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2课时)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2课时)
梯形面积的计算(3课时)
实际测量(1课时)
组合图形的面积(1课时)
教学要求:
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
计算公式,能够计算它的面积。
使学生初步学会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测定直线和沿着直线测量
指定的距离;了解步测和目测的方法,能够计算常见的规则形状的土
地面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掌握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应用各种图形面积的计
算公式,求它们的面积和解决有关面积的实际问题。
使学生认识常用的测量工具及其用途;掌握测定直线和沿直线
测量指定距离的步骤和方法;初步学会测定直线和沿着直线测量指定
的距离;了解步测和目测的方法,初步学会步测和目测。
使学生能够正确计算常见的规则形状的土地面积,并会解决有
关土地面积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使学生知道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掌握各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灵活地应用它们解决有关面积的实
际问题。
使学生初步掌握用简单的测量工具测定直线和沿着直线,测量
指定距离的方法。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由来和联系,能熟练地
进行有关面积的计算和运用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教具
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图示、直尺。
教学步骤
一、公式的推导
本学期学过哪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它们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学生边回忆,老师边完成转化图例)
再说说三角形、梯形为什么都要除以2。
二、公式的应用(巩固)
教材第136页第5题的教学。
出示第5题的表格(略)。(教学时可把这个表格的内容转化为
五道式题)
让学生根据公式计算,把所得的结果填人表内。(可指定五名
学生板演,针对性评议)
注意解题的程序指导:
一想,是什么图形;二定,用什么公式;三算,按公式列式计算;
四查,公式是否正确,得数、单位名称是否正确。
小结:
①在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中,“+2”很容易丢,计算时要特别留心。
②逐步脱式,不可急于求成,导致失误。
三、练****br/>教材第139页练****三十四第5〜8题。
作业辅导
,理解多边形面积计算的有关公式及其推导,搞清公式之间的联系。
2..判断下列各题正误。
⑴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⑵两个面积相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正方形。()
⑶等底等高的两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但形状不一定相同。()
.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里。
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可能拼成()。
①平行四边形②长方形③正方形
.两个梯形,只要它们的上下底之和相等,那么高的值越大,面
积就越大。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一块平行四边形菜地高32米,,菜地的底边
长多少米?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多边形的面积教案设计三
一、说教材
通过本节课的学****旨在让学生通过复****明确平面图形面积的意义,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基本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其推导
过程,并进行熟练应用,同时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这对
于学生系统地掌握小学阶段的平面几何知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
是学生进一步学****其它平面几何知识与立体几何知识的基础。
教学目的: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角形、梯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熟练地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点及转化思想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对于目标的确立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