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文档名称:

幼小衔接讲座.ppt

格式:ppt   大小:3,448KB   页数:2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幼小衔接讲座.ppt

上传人:文库新人 2022/1/21 文件大小:3.37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幼小衔接讲座.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幼小衔接讲座
第1页,本讲稿共23页
问题一:什么是“幼小衔接”?
问题二:为什么重视“幼小衔接”?
问题三:幼儿园小学作息时间对比
问题四:为什么会出现“不适应”?
问题五:“幼小衔接”我们该做些什么?
问题六:“幼包,按照课程表,带齐物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记住新老师,会主动向老师问好
会写自己的名字,大小合适
会看“课程表”,分清各科课本,会做课前准备
会听讲,发言先举手,不随便讲话、下位、喝水
主动结识新朋友,互相介绍自己,团结友爱
有事先自己解决,有困难找老师
会记作业,按时完成作业,作业不拖拉
及时复****功课,知道有一种闯关游戏叫——“考试”
看管好自己的随身物品,随拿随放
会扫地、会用扫除工具(簸箕、拖把……)
认真学做“眼保健操”
入队后,学****敬礼”、“系红领巾” (唱国歌)
让读书成为孩子的生活方式
保证充足睡眠(10小时)
第14页,本讲稿共23页
家长需要准备什么?
早起,保证孩子吃好早餐,上学不迟到,强化“学生”意识
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包办代替(整理书包)
指导孩子会写名字,大小合适
教给孩子会看“课程表”,分清课本、作业本
娴熟地操作“课本包装”、“削铅笔”等工序。(材料、技巧)
教给孩子用简单易记的方式记作业,督促孩子完成作业
与老师建立好“家校联系册”(电话),建立自己的“朋友圈”
和孩子一起学****建立“考试”概念 (检查、签字)
入队后,教给孩子“敬礼”、“系红领巾”
积极配合、支持老师的教学教育管理工作(家委会)
认真参加家长会,做好每一次的记录
热情地投入到新班级建设中(班级文化)
提前了解接送时间、路线、路况、止步线位置
安排好孩子午休时间(小饭桌)
有事、生病要请假,建立“请假”意识
在家里为孩子准备独立、安静的学****空间(桌、灯、表)
第15页,本讲稿共23页
三、树立规则意识
问题五:“幼小衔接”具体该怎么做?
纪律,是根本,更是保证学****的前提。
养成良好的****惯,“好****惯,益终生”
良好的****惯是成功的起点。
第16页,本讲稿共23页
小学阶段要养成哪些好****惯?
1、学********惯
“听”“说”“读”“写“思”“记”
2、行为****惯

“三个一”
“守纪律” (多动症)
“要我学” & “我要学”
第17页,本讲稿共23页
• 主动学********惯的培养(几点建议)
不要把家长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安排学****计划。
2、鼓励孩子主动探索,不要太多的“不准” ,在孩子专心做一件事情
的时候,不要干扰他,不要催促,更不要唠叨,不断提醒他不可
以这样、不可以那样。
3. 在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急于帮助他,用提建议的方式辅助他。
4、不要急于把结果告诉孩子,要给孩子充分的时间自己去发现、思考
5、不要代替孩子做“检查作业”、“收拾书包”等工作,也不要养成整天
看着孩子做功课的****惯,要让孩子自己去做这些事情。
第18页,本讲稿共23页
1. 保持每周至少一次和老师面谈,或者利用网络、电话、短信、书面等方式联络。把孩子的情况(优点、特长****惯等)尽可能详细地向班主任老师介绍。
2. 考考孩子认识了多少位老师,留意孩子提哪个同学的名字最多,了解他的朋友群。
3. 放学见到孩子,不要先问“学****要先关注孩子的情绪体 验,分享他的快乐和烦恼。
4. 和孩子共同学****刚开始甚至要做到“***”。
5. 鼓励孩子自己找老师说出问题,“隐形”跟踪。
6. 多认识家长。最好和孩子的玩伴、同桌的父母交个朋友。
7. 留意第一次测验。但对测验成绩不要太看重,因为这是他的第一次。
8. 保证每天准时休息,第二天一定早起做上一顿孩子爱吃的早餐。
9. 为了孩子,加强自控力,以身作则,做孩子的好榜样。
入学后(一个月)做些什么?
第19页,本讲稿共23页
要明白这些事情,“我们”才能顺利衔接:
1. 不要一开始就要求孩子做第一名,但一定要养成良好的****惯和态度,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
2. 当孩子在新集体里有不愉快的体验时,请积极向孩子传递努力上进的正能量。
3. 当孩子之间发生矛盾,甚至受伤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朝着最好的方向去解决问题。“学校不是派出所!”
4. 沟通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途径,与老师处理好“尊重与理解”的关系。“凡事好商量!”
5. 不论碰上什么样的老师,什么样的班级,我们都不可以松懈、放弃、抱怨。把孩子完全交给别人是一种懒惰和不负责任的表现。“孩子是你的!”
6. 很多时候,“教育”就是考验我们的“坚持”。孩子的成功就是一个家庭的成功!
第20页,本讲稿共23页
问题七:学前要不要加强学****br/>必须要做的是:
1、提高识字兴趣,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