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18 页
最终我想说的是:读书是一种沟通,读书是一种享受,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
《道德经》读书心得篇2
林语堂曾经这样说过:“对于《道德经》,许多人用“博大精深”来形容,对于我这种凡夫俗子,才在短时间内粗读了一回让国内国外深化探讨的《道德经》,要写出一篇震惊全场的感想,实在是笑话。”不过,在此,我仅表达一下我对看完《道德经》的切身感受。
“道可道,特别道;名可名,特别名。”开头一句,揭示的是人们的价值观问题。价值观不同,人生追求和所遵循的道路就不同。不同的追求,不同的道路,必定造就不同的人生和社会。
老子著道德篇,旨在向世人指明可以免祸于身,免祸于社会的圣人之道。"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是圣人所行之道,所求之名,特别人所行之道,所求之名。同一条人生道路,却有两种迥然不同的走法。
1、走圣人之道,也就是顺其自然,返朴归真之道。
2、走常人之道,也就是追求外在的名利之道。
不同的道路,必定造就不同的人生和社会。这看似是一个简洁的命题,可是,当我们真正选择起属于自己的“圣人之路”的时候,却难免会碰上不少阻碍。当代社会,名与利的追逐太普遍了,要真正做到顺其自然,返璞归真的人又有多少?
唯恐大多数人都会持否定的答案。但是,我并不认为《道德经》是高高在上,遥远而不行攀的。当我们看透世俗的风景,或许我们会静静地看细水长流。
《道德经》读书心得篇3
《道德经》一书是老子的著作。它应有尽有,博大精深,它向人们诠释哲理。从古至今它影响着多数的炎黄子孙,并且带着中国古文化的精髓走向了世界,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元素。
在我校开展了学习《道德经》的热潮。刚起先是味同嚼蜡的,可是在反复的朗读背诵下,我的求知欲起先蠢蠢欲动。就像有一只无形的手牵引我走向另一个世界。道可道,特别道;名可名,特别名。这十二个字是通篇的总纲。老子向世人诠释了同为道却又行不同道。一个人的人生道路是由不同的走法的,一是顺其自然,返璞归真的圣人之道。另一条是追求外在名利的常人之道。行走下来却又拥有不同的人生,而我们走的又将会是什么道呢?
在社会的大环境下,我们在努力的学习,不停的前进,或许身心具疲,却不敢放慢脚步。把本应属于我们的欢乐丢失,这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常人之道,只为求功利之名。终归我们只是沧海一粟,所以我们选择了必需走好我们自己的道,在途中少留下一些缺憾吧!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自古有和无的对立和统一是现实世界一般的存在方式。老子的有无论从世界本体上确立统一规律,有无欲望的本身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专心去感悟才会拥有大的才智,才会更好的变更自己去为变更世界贡献自己的力气。
在《道德经》这五千余字中,它向我们阐述了,道是一切事物的根源。它具有无限的'潜在力,同时也为人类树立了行为准则——“仁、义、礼、智、信”这些美德是人类灵魂的精华所在,人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为就要为于社会于人类有益的事,不为就是不做那些损害社会损害大自然的事。遵循自然之道才是人类生存的根本。人们只有秉承就先贤得美德,人类的文明在会在欲望中得到升华。
《道德经》读书心得篇4
《道德经》又称《老子》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所作,是道家思想来源也是世界上除《圣经》以外被翻译的最多的经典名著。通过为期一年的学习,我对道家少私寡欲,知足不辱等境界有了更深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