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文档名称:

七年级2022物理上册知识点.docx

格式:docx   大小:36KB   页数:3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七年级2022物理上册知识点.docx

上传人:mama1 2022/1/21 文件大小:3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七年级2022物理上册知识点.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中枢或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受到损害,听力会降低,甚至是丢失,叫做神经性耳聋,一般不行治愈。










拓展:
听到声音的条件:
①听觉系统正常;②物体的振动频率达到人耳的听觉范围;③声音有足够的响度;④有传播的介质
二:骨传导和双耳效应
重点定义: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穿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要点:
骨传导的途径:物体振动→声波→头骨或颌骨→听觉神经
重点:
双耳效应产生的条件:
①对同一个声音,两只耳朵感受到的强度大小不同;②对同一个声音,两只耳朵感受到的时间先后不同;③对同一个声音,两只耳朵杆受到的振动步调也不同










第三节:声音的特性
一:音调
重点定义:
1 物体振动的快,发出的音调就高;振动的慢,发出的音调就低
2 每秒内物体振动的次数—频率来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确定声音的音调。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3 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为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为次声波
疑点:
1 音调是指声音的凹凸,也就是平常我们说的声音的粗细,不是声音的大小,也不是声音的音色。
2 在相同的介质和温度中,频率不同的声音传播速度相同。
拓展:
音调的凹凸与什么有关?
音调的凹凸跟发声体的形态,尺寸和所用的材料的性质等多种因素有关。
二:响度
重点定义:










1 声音的强弱(大小)叫做响度
2 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要点:
1 物理学中响度指声音的强弱,生活中指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2 人耳感受到的物体的响度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重点:
1 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与人到声源的距离有关,距离越大,响度越小。
2 音调和响度是根本不同的两个特性,毫无关系。
三:音色
重点定义:
1 频率的凹凸确定声音的音调,振幅的大小确定声音的响度。
2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要点:
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即音质。










拓展:
人的音色会随年龄的增长,以及饮食,健康的因素而改变。熬炼可以保持美丽的音色。
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限制
一:噪声的来源
重点定义:
1 从物理角度来说,噪声是发声体作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来说,凡是阻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 噪声的波形无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