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2016 年司法考试刑法知识:一般正当防卫 2016 年司法考试刑法知识: 一般正当防卫。司法考试的资料庞杂样, 法律教育网为您整理了刑法的复,以便大家复习。起因条件:存在现实的不法侵害。对于起因条件的理解,要点有三: (1)“不法”:是指客观违法,不要求不法侵害人具有责任。第一,不法行为不限于犯罪行为,还包括其他一般违法行为(例如殴打行为) 第二,不法行为并非任何违法犯罪行为,只能是具有攻击性、破坏性、紧迫性而且采取正当防卫可以减轻或者避免危害结果的违法行为。注意:针对采取防卫行为根本不能减轻或者避免危害结果的违法行为(例如假冒注册商标罪、重婚罪、贿赂犯罪、单位犯罪本身),则不允许正当防卫,否则成立相关犯罪。第三,对未达到法定年龄、不具有责任能力的人的不法侵害,允许实行正当防卫,但应当尽量限制在必要的场合。注意:对正当的、合法的行为不允许进行正当防卫。(2)“侵害”:只有当不法行为威胁法益时,才能对之进行正当防卫第一,不法侵害包括故意的不法侵害和过失的不法侵害,还包括无过失的不法侵害行为(对假想防卫可以进行正当防卫) 案例:聋哑人甲在狩猎时,误将前方的张某当作野兽正在瞄准即将射击;与甲一同狩猎、处在甲身后较远的乙发现了聋哑人的行为, 于是向甲开枪, 打伤其胳膊, 保护了张某的生命,乙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第二,不法侵害包括作为的不法侵害和不作为的不法侵害(例如不法侵害人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经要求退去而不退去的) 第三,对自己招致的不法侵害通常不能进行正当防卫(例如防卫挑拨的情形) 注意:如果轻微过失或者无过错地引起对方的侵害,或者预想只会引起对方的轻微反击对方却对重大法益(例如生命)进行侵害时,有进行正当防卫的可能。第四,不法侵害只能是人实施的不法侵害。注意:如果饲主唆使其詞养的动物侵害他人的,动物只是詞养人进行不法侵害的工具,将该动物打死打伤的,属于以给不法侵害人造成财产损害的方式进行的正当防卫。如果法益遭受野生动物侵害而进行反击的,不是正当防卫(有可能成立紧急避险) (3)“现实性”:客观上真实存在不法侵害行为,而非主观臆测。/ 假想防卫:客观上不存在现实的不法侵害,行为人误认为存在而进行“防卫”行为。第一,假想防卫属于事实认识错误问题。第二,假想防卫绝对不成立故意犯罪。如果行为人主观上有过失,成立过失犯罪;没有过失,则属于意外事件。第三,行为人故意针对合法行为进行反击的,不是假想防卫,成立相应的故意犯罪。时机条件:不法侵害必须正在进行(已经发生并且尚未结束) (1) 开始时间: 原则上是不法侵害人着手实行不法侵害行为的时间, 但有的情形即使没有达到着手阶段, 如果存在法益侵犯的急迫性, 也可以正当防卫( 综合说, 即着手说与直接面临说相结合的学说) 注意:有的犯罪的预备行为,可能是其他犯罪的实行行为,实施该行为的,可以认定为不法侵害开始。例如为了杀人而侵入他人住宅的,在不法侵害人开始侵入他人住宅的时候,就可以针对已经开始的不法侵入住宅行为进行正当防卫。(2) 结束时间: 法益不再处于紧迫、现实的侵害、威胁之中, 或者说不法侵害已经不可能(继续)侵害或者威胁法益。具体表现为: 第一,不法侵害人已被制服或者已经丧失了侵害能力。第二,不法侵害人已经自动中止了不法侵害或者已经逃离现场。第三,不法侵害行为已经造成了危害结果并且不可能继续造成更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