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个文言虚词林玉
第1页,本讲稿共82页
以人为本,追求卓越
考纲解读
2010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是: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B(理解)。对本考点应作如下几个方面的理解:
用也”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第9页,本讲稿共82页
以人为本,追求卓越
2、助词,表示语气、情态、提顿等,或组成双音节词。如“已而(后来)”“俄而(不久)”“而已(罢了)”“而后(这以后)”
3、通“尔”代词,第二人称,你,你的。
“而母立于兹”
第10页,本讲稿共82页
何
第11页,本讲稿共82页
以人为本,追求卓越
词类
代 词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 什么,为什么,怎么回事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前 什么,哪里
3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表示对时间、处所、事物的询问(作定语) 什么,哪
4【何如】【奈何】【若何】怎么样,什么样,怎么办
副词 1 用在句首或动词前,表示反问或感叹语气 为什么,怎么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 为什么,怎么,多么
第12页,本讲稿共82页
乎
第13页,本讲稿共82页
以人为本,追求卓越
语气助词
表疑问或反问
表揣测
表感叹
表示停顿
形容词词尾
吗,呢
吧,呢
呢,啊
介词
相当介词“于”
在,对
第14页,本讲稿共82页
乃
第15页,本讲稿共82页
以人为本,追求卓越
副词 1表前后两件事在时间或顺序上的紧接 就,于是,这才
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 却,竟,反而
3帮助判断 相当“是”
代词 第二人称
你,你的
第16页,本讲稿共82页
其
第17页,本讲稿共82页
以人为本,追求卓越
,又分几种情况: 
(一)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她、它(们)的。”例如: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二)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如:
秦王恐其破璧。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第18页,本讲稿共82页
以人为本,追求卓越
(三)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自己)”“我(自己)的”或者 “你” “你的” 。如: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四)指示人、事、物,大多表示远指,相当于“那”之类的词,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如: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也有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如: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五)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如: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少时,一狼迳去,其一犬坐于前。
第19页,本讲稿共82页
以人为本,追求卓越
,又分几种情况: (一)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一定”,“千万”。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二)表示商量,相当于“还是”。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三)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四)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 ,其孰能讥之乎?
第20页,本讲稿共82页
以人为本,追求卓越
,又分几种情况: (一)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二)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
第21页,本讲稿共82页
以人为本,追求卓越
,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何其]译为“多么”。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第22页,本讲稿共82页
焉
第23页,本讲稿共82页
以人为本,追求卓越
⑴兼语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焉:在其中)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焉:从这里。)⑵兼语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