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6
文档名称:

化学驱室内评价技术.ppt

格式:ppt   大小:4,919KB   页数:6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化学驱室内评价技术.ppt

上传人:文库新人 2022/1/22 文件大小:4.80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化学驱室内评价技术.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化学驱室内评价技术
第1页,本讲稿共66页
聚合物驱室内评价技术
一、常规性能评价
二、特殊性能评价
三、注入性能评价
四、驱油效果评价
五、聚合物驱油藏筛选标准
六、矿场经验
66页
粘浓关系:在油层条件(温度、水质矿化度和剪切速率)下,测定不同浓度下的聚合物溶液的粘度,找出设计粘度下的浓度,即为聚合物驱的主体段塞浓度。
45 ℃ , s-1
第14页,本讲稿共66页
粘温关系:在油层水质矿化度条件下,测定一定浓度的聚合物溶液在不同温度下的粘度,评价聚合物的抗温性能。
HPAM溶液的粘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直线降低。NAPs的溶液粘度表现出良好的抗温性,在高浓度区(3000ppm)还表现出热增粘性。
第15页,本讲稿共66页
粘盐关系:在油层温度条件下,测定一定浓度的聚合物溶液在不同矿化度下的粘度,评价聚合物的抗盐性能。
当聚合物的浓度为国为800mg/L时,在所有矿化度范围内,新型缔合聚合物NAPs溶液的粘度远高于部分水解聚丙烯酰***HPAM的粘度,甚至具有盐增粘性。
(45℃,-1)
第16页,本讲稿共66页
老化稳定性:在油层温度与矿化度条件下,目标浓度聚合物溶液的粘度随老化时间的变化关系,要求评价3—9个月。
实验条件:70℃,-1,胜利油层污水(TDS 6500mg/L),加入稳定剂VS 200ppm
第17页,本讲稿共66页
在常规性能满足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特殊性能评价:
筛网系数
过滤因子
抗剪切性
残余单体含量<%
聚合物溶液的流变性、粘弹性
生物、化学稳定性

第18页,本讲稿共66页
筛网系数(Screen Factor)
SF—筛网系数,无因次
tp—聚合物溶液流经粘度计的时间,s。
ts—溶剂(盐水)流经粘度计的时间,s。
在相同条件下,一定体积的聚合物溶液流经孔隙粘度计的时间与相同体积的溶剂的流经时间之比。
第19页,本讲稿共66页
过滤因子(Filter Factor)
t500, t400 , t200 , t100———分别为累计过滤500ml,400ml,200ml,100ml聚合物溶液所需的时间,s。
通过测定过滤一定体积的聚合物溶液所需时间来计算,,,浓度1000mg/l。
第20页,本讲稿共66页
抗剪切稳定性:评价聚合物通过炮眼后的粘度损失。
高速搅拌,(矿化度:4000mg/L,45℃,-1)
高速搅拌或岩心剪切后,NAPs具有更高的粘度保留值和保留率。
第21页,本讲稿共66页
残余单体含量:
残余丙烯酰***单体有毒,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应该<%。
测定方法:溴化法
液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等
第22页,本讲稿共66页
生物、化学稳定性
微生物、细菌导致降解,尤其是黄原胶类生物聚合物。应该使用实际地层水进行老化实验,必要时应加入杀菌剂。
在各配注环节存在的化学剂或离子,对溶液粘度产生负面影响(如铁离子)。
第23页,本讲稿共66页

吸附/滞留(Polymer Retention)
有效粘度(effective viscosity)
阻力系数(resistance factor)
残余阻力系数(residual resistance factor)
粘弹效应系数(viscoelastic effect factor)
不可入孔隙体积(Inaccessible Pore Volume)
孔隙介质中的流变性
注入性
浓度剖面测定与分析
第24页,本讲稿共66页
吸附 (Adsorption)
将岩石颗粒置于聚合物溶液中,直到达到吸附平衡。
C
72小时
C0
第25页,本讲稿共66页
W=(C0 - C)V / G
W:吸附量,μg/g岩石
C0:聚合物溶液原始浓度,mg/l
C:吸附后聚合物溶液浓度,mg/l
V:聚合物溶液体积,l
G:岩石颗粒重量,g
第26页,本讲稿共66页
溶液浓度C(mg/L)
吸附规律:一般满足Langmuir吸附等温式。
吸附量 W(μg/g岩石)
吸附量一般几十—几百μg/g岩石。
第27页,本讲稿共66页
大庆HPAM和NAPs在大庆油砂上的静态吸附量的实验对比
Cp,mg/L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吸附量
μg/g
HP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