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诗人北岛:北岛的新开始.doc

格式:doc   大小:53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诗人北岛:北岛的新开始.doc

上传人:lxydx666 2016/8/20 文件大小:5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诗人北岛:北岛的新开始.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诗人北岛:北岛的新开始“远离故乡是忠于大地的保证”,不熟悉北岛先生的人,不能明白当中的吊诡逻辑。 2007 年,谁也没想到 57 岁的北岛会在香港留下,北岛自己也没想到。但这又像是理所当然的, 这位具有最高国际知名度的中国诗人, 注定会在香港: 这个汉语与英语的夹缝中倔强生长的小岛找到自己着力的基点。然后也像是天注定, 60 岁前后的北岛, 在香港迎来两件大事, 一是他创办了香港国际诗歌之夜, 两年一度, 成为香港, 乃至中国最重大的国际诗歌交流活动; 二就是一场大病,祸福相倚,给予他下半生新的可能性。“六十而耳顺”在一生的黄昏时分你听到晨光低语的密谋―在长诗《歧路行》的第八章结尾, 北岛写道。“耳顺”, 以世俗意义来说, 北岛在南国小岛上与内地的纷扰很好地保持了距离, 风言风语的流传对他几无侵蚀, 连愤怒都不必, 有时年轻诗人或记者和他见面, 传达一些内地诗坛油盐酱醋的八卦,北岛均一笑置之。以更深层的意义来说,“耳顺”乃“声入心通, 无所违逆, 知之之至, 不思而得”(朱熹注《论语》) ,北岛在人生的前几十年一直被寄予旗手的位置,马首是瞻,压力和误读都同样的大,而最近 10 年得以默默整理自身, 自传式散文《城门开》与长诗《歧路行》成了他最大的收获, 两者均远离所谓的书写热点, 执著于挖掘与反思。加上编著《七十年代》、《暴风雨的记忆》、《给孩子的诗》、《给孩子的散文》,也是对其同代人及未来的一种整理, 功泽其后。时代的声音回响在他耳际, 但以自然的方式通达其身,“不思而得”,亦北岛之福。一场大病成为北岛的转折点。 3 年前北岛中风入院,但我记得,北岛从未屈服于这场病, 从医院出来没几天, 他就打电话给我, 困难但是努力去说话,丝毫不像一个刚刚中风了的人。北岛说中风是他人生中的重要转折,“那一瞬间,我束手无策,由医生决定命运。”最大障碍是语言。病后两个月左右,香港言语治疗专家对他摇摇头说, 他的语言能力只有 50% , 不会有根本性变化。“那我只好送比萨打发日子啦。但我不信所谓科学的判断。可以说, 这是我对命运的又一次抗争,也有对命运好奇的成分。”北岛说。病后北岛开始画画, 寻找另一种语言, 越画越迷, 他想, 哪怕完全失语,还可以成为一个像样的画家吧。“感谢这场大病,为我打开又一片天地, 让我余生多了个陪伴。当然, 写作是我的本行, 首先得面对语言的挑战。”北岛说, 西医没辙了, 幸好有中医。从香港到内地, 周游南北, 拜访名医―5 位大夫 5 个城市。“好像命运安排的一次传统文化旅行, 给我的生命补课。中医让我敬畏,又让我贴近。它的神秘有如诗歌。人生的祸福, 哪里说得清。”3 年后,北岛的语言能力基本恢复,重新开始写作了。作为诗人,我们最担心的始终是写作,其实追溯这场大病的缘由,除了策划统筹香港国际诗歌之夜的操劳―我记得头两届,北岛都是累到病倒, 写作长诗的巨大精神消耗, 我猜才是最关键的。长诗《歧路行》的篇幅和主题, 都是对诗人的沉重压力, 每一个字都是饱蘸心血而为。中风后, 医生告诫暂不能从事剧烈的精神活动,北岛当然得遵从。而作为读者,我仍然自私地关心中断的诗, 《歧路行》还打算写下去吗?这组诗里念兹在兹的依然是中国当代史一些重大时刻的反思, 这里进行反思的北岛,与 30 多年前用“我不相信”进行拒绝的北岛,改变了多少? 北岛说他之前并没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