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8
文档名称:

楼宇自动化火灾自动报警.ppt

格式:ppt   大小:5,481KB   页数:8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楼宇自动化火灾自动报警.ppt

上传人:文库新人 2022/1/22 文件大小:5.3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楼宇自动化火灾自动报警.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楼宇自动化火灾自动报警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一页,共88页
. 建筑物的保护等级及保护范围
一、建筑物的防火等级
1.高层建筑
2. 低层建筑
3.地下建筑
(二)民用建筑的防火保护等级
分为特级、一级、二级及三级保护在浏览的是第十二页,共88页
对于普通可燃物质燃烧的表现形式,首先是产生燃烧气体,然后是烟雾,在氧气供应充分的条件下,才能达到全部燃烧,产生火焰,并散发出大量的热量,使环境温度升高。起火过程曲线如图所示。
。火焰是物质着火产生的灼热发光的气体部分。物质燃烧到发光阶段,是物质的全燃过程。此时,火焰热辐射含有大量的红外线和紫外线。
(温)度。凡是物质燃烧必然有热量释放,使环境温度升高。但在燃烧速度非常缓慢的情况下,这种热(温)度不容易鉴别出来。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三页,共88页
普通可燃物质典型起火过程
曲线a表示烟雾气胶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曲线b表示热气流温度与时间的关系
温度
烟浓度
时间
b
a
火焰燃烧
引燃
汽化
预热
全燃阶段
熄灭
火焰扩散
火焰阶段
阴燃
初起
潜伏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四页,共88页
火灾探测时,准备安装探测器的房屋结构与高度也是应考虑的重要因素。这是由于着火部位和探测器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时,物质燃烧产生的烟、热和火焰,会影响到探测器的应用。
从b曲线可知,火灾从开始阶段到全部燃烧,要经过一段时间。对于这种燃烧速度缓慢的初期火灾,用感烟探测方法最合适。而且测量烟雾浓度比测量温度更灵敏。
从图中可知,火情发展在多数情况下,总是头两个阶段(初起和阴燃)所占时间较长,这是燃烧的开始阶段。若要把火灾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保证人身不遭受伤亡,火灾探测应该从开始阶段进行为宜。因为此阶段尽管产生大量的气溶胶(燃烧气体)和烟雾,充满了建筑物内的空间,但环境温度并不高,尚未达到蔓延发展的程度。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五页,共88页
. 火灾自动报警
.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一)火灾探测器原理及分类
火灾探测器是火灾自动报警和自动灭火系统最基本和最关键的部件之一,对被保护区域进行不间断的监视和探测,把火灾初期阶段能引起火灾的参数(烟、热及光等信息)尽早、及时和准确的检测出来并报警 。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六页,共88页
火灾探测器构造及分类
火灾探测器电路框图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七页,共88页
火灾探测器构造及分类
1、按结构造型:点型和线型两大类
2、按探测的火灾参数 :感烟、感温、感光、可燃气体和复合式
3、按使用环境 :陆用型 、船用型 、耐酸型、耐碱型、防爆型
4、按其它方式分类 :模拟型探测器和开关型探测器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八页,共88页
1、离子感烟式探测器
离子感烟式探测器适用于点型火灾探测。根据探测器内电离室的结构形式,又可分为双源和单源感烟式探测器。
(一)感烟电离室
感烟电离室是离子感烟探测器的核心传感器件,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电离室两极间的空气分子受放射源Am241不断放出的α射线照射,高速运动的α粒子撞击空气分子,从而使两极间空气分子电离为正离子和负离子,这样就使电极之间原来不导电的空气具有了导电性。此时在电场的作用下,正、负离子的有规则运动,使电离室呈现典型的伏安特性,形成离子电流。
火灾探测器原理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九页,共88页
E
Am241
α射线






主感知
区 域
电离区域
P1
P2
单极性电离室结构
双极性
单极性
离子电流Ih
外加电压U
饱和电流Is
A
B


ΔIh
ΔIh
电离室结构和电特性示意图
离子感烟探测器感烟原理:当烟雾粒子进入电离室后,被电离部分的正离子与负离子被吸附到烟雾粒子上,使正、负离子相互中和的概率增加;同时离子附作在体积比自身体积大许多倍的烟雾粒子上,会使离子运动速度急剧减慢,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离子电流减小。显然,烟雾浓度大小可以用离子电流的变化量大小进行表示,从而实现对火灾过程中烟雾浓度这个参数的探测。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二十页,共88页
电离室可以分为单极性和双极性两种。电离室局部被α射线覆盖,使电离室一部分为电离区,另一部分为非电离区,从而形成单极性电离室。由图可见,烟雾进入电离室后,单极性电离室要比双极性电离室的离子电流变化大,相应的感烟灵敏度也要高。因此,单极性电离室结构的离子感烟探测器更常用。
E
Am241
α射线






主感知
区 域
电离区域
P1
P2
单极性电离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