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 1 教材资料: 教材单元(篇)分析这篇文章是从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弗罗姆《爱的艺术》中节选出来的, 《爱的艺术》这本书阐释了爱并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而是一个能力的问题,是一门通过训练自己的纪律、集中和耐心学到手的一门艺术。背景资料弗罗姆是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当代西方新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权威。他的社会精神分析学说在梦的分析、精神治疗及人格、伦理理论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他集哲学家、精神分析学家于一身,且著述甚丰,内容广泛,涉及当代西方哲学、社会学、精神病学、心理学、伦理学等诸多学科, 反映了当代西方社会多种学科的思想成果, 对弗罗姆的心理学思想特别是他企图用人本主义调合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学说而实现二者“综合”的理论进行研究,不仅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而且具有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我们在初中阶段已经读了不少描写‘爱’的文章,现在可以进入对爱的哲学的思考。爱是一种能力, 这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与你持有的爱的原则分不开的。文中谈到了两种不同的爱的原则, 请你仔细体会一下这两者间的区别:‘我爱, 因为我被人爱’和‘我被人爱, 因为我爱人’的区别;‘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和‘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的区别。现在的你所持有的爱的原则更接近哪一种?你将在未来的生活中如何使自己的爱的原则更趋成熟? “作者认为,母亲是孩子的‘自然世界’,父亲是孩子的‘思想世界’。……成熟的人就意味着他不是依赖父亲、母亲给他提供的世界, 而是自己心中拥有这两个世界。回想自己成长的道路,是否感受到这两个世界对你的影响?你又该如何为心中拥有这两个世界而努力呢?这两个世界将给你的人生带来什么样的境界呢? ”——相信通过这些思考,孩子们对“爱”的理解与追求都会达到一个新的境界。李玉龙〈教师之友〉 2001 年第 6期: 〈新语文读本编写手记〉教学新视野教研(学科动态) 推荐书目《逃避自由》是弗罗姆的代表著作之一; 《爱的艺术》教师发表园地很多年前社会流行的少儿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既感人又耐人寻味。这一阶段的少年为什么对母爱有这样的独特认识和体验?今天我在上弗罗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公开课时,从中得到了一点启迪。大多 8至 10 岁的少年认识到通过自己努力去唤起爱。意识到从被人爱到认识爱到感谢爱到唤起爱到爱别人变成创造爱; 认识到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 更能使自己快乐, 爱要比“被爱”更重要;开始体验关心他人以及同他人的统一;体验唤起爱的力量。教学与设计与案例课内【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对“爱”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从而对“爱”进入哲学层次的思考。体会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的写作特点。【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如何理性地看待爱。难点:文章的思路和结构的分析。【教学课时】 1 课时【课前准备】布置学生先预习一下课文, 边读边勾画自己认为对理解文章有重要影响的词句, 以及自己理解有困难的词句,以便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讨论。布置学生思考你是怎样理解“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个题目我想大家并不陌生,从小就在父母的爱中长大, 随着你的成长父母也开始感受到你对他们的爱。大家现在回忆一下你对这种爱有哪些体会? 以往我们的感受都是很具体和感性的,而我们今天就站在理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