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人民银行笔试论述题试题库精选附答案货币银行学.doc

格式:doc   大小:25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人民银行笔试论述题试题库精选附答案货币银行学.doc

上传人:tswng35 2022/1/22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人民银行笔试论述题试题库精选附答案货币银行学.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 z
2、结合利率的功能和作用,论述我国为什么要进展利率市场化改革.
〔1〕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是其核心机制,期同货币需求呈反方向变动。
7、财政收支状况。当财政收大于支且有结余时,货币需求减少;当财政支出大于收入出现赤字时,则表现为对货币需求的增加。
8、其他因素:
〔1〕信用的开展状况。假设信用关系不兴旺,信用形式单一,则对现实的货币需求就大。
〔2〕金融机构技术手段的先进程度和效劳质量的优劣。先进的技术手段和高质量的效劳往往能提高货币流通速度,减少现实的货币需求;反之,则增加货币需求。
〔3〕国家的政治形势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此外,一国的民族特性、生活****惯、文化传统等也对货币需求有一定的影响。
结合我国实际论述三大货币政策工具。
〔一〕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定义
〔二〕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机制
〔三〕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可能效果
〔四〕我国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
1、存款准备率。我国的存款准备率一直存在偏高的问题。虽然1998年以来两度下调,即从13%调至6%,但仍然偏高,还存在下调空间;
2、再贴现政策。再贴现政策在我国一直未能发挥应有的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的商业信用不兴旺。因此,我们应该大力开展商业信用,加快商业信用票据化的进程,并进一步简化再贴现的票据及机构限制;
3、公开市场业务。我国公开市场业务工具的效果并不理想,根源集中在两点:一是公开市场业务的对象规模有限;其次是中央银行用以展开公开市场业务的有价证券的品种非常匮乏。因此,增加证券尤其是政府证券的品种、增加中央银行及商业银行持有的政府债券规模,是完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重要措施。
-
. z
1、试分析影响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和使用的环境和因素。
中央银行选择货币政策工具时主要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及金融环境等客观条件来确定。目前,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存款准备金制度、再贷款、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和利率政策等。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场采用存款准备金制度调节货币供给量和信贷规模,目的是使人民银行能够控制相当局部的信贷资金,进而通过再贷款形式控制信用规模及调整信用构造。1998年3月将原来准备金账户与备付金账户合并为一个账户,有利于理顺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关系。再贷款是中国人民银行在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功能尚不能得到应有发挥条件下推出的重要的政策工具,但由于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扭曲,中央银行对再贷款工具的运用往往缺乏自主性。1986年中国人民银行实行再贴现业务调节货币供给,但由于商业信用不兴旺,客观上使得该业务再人民银行业务中显得微缺乏道。1995年?票据法?的公布为再贴现业务的扩展创造了条件,1996年以来,再贴现规模已呈现明显的扩展势头。1994年以来,由于国债市场、外汇市场的开展,人民银行开场通过公开市场买卖国债、外汇来调节货币供给。另外,由于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还比拟滞后,人民银行仍规定利率进展宏观调控。1998年由于宏观经济与金融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人民银行取消了贷款规模指标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