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聪明”和“勤奋”
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结果说明:不要夸奖孩子聪明,而应当赞扬孩子勤奋,因为赞扬孩子勤奋,就能从小使孩子形成勤奋比聪明更重要的观念。
每当孩子作业出现了错误,师生、家长
“聪明”和“勤奋”
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结果说明:不要夸奖孩子聪明,而应当赞扬孩子勤奋,因为赞扬孩子勤奋,就能从小使孩子形成勤奋比聪明更重要的观念。
每当孩子作业出现了错误,师生、家长一起分析原因时,有的家长们总会有意无意地在孩子面前说:看你,人到挺聪明的,就是太粗心。乍听,一语中的,给孩子留下一丝勇气和信心;但仔细琢磨,家长语气中还是掩饰不住一丝自豪和幸运,自己的孩子毕竟很聪明,资质不错;但假设勤奋仍成绩不够理想,那才脸上无光呢.
如今,从老师、家长到学生,都存在一个严重的错误观念:总觉得聪明比勤奋更值得夸耀,好似只有在学习上不用功,靠聪明而成绩好,那才脸上有光,假设是靠勤奋刻苦而获得好成绩没什么大不了。
有些人也想勤奋学习,但却不敢公开赋予行动:上课假装作睡觉或说话,而回家却拼命学习,最后获得较好成绩,其夸耀的是聪明而不是努力。
大家都知道,勤奋是一种优良的品质,更是一种难得的好习惯。一个人成才和否,多半取决于好习惯,学习如此,,发现有良好习惯是他们成为出色青年的重要原因之一。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卢致新在谈到成功的人们似乎永远在成功、失败的人们似乎永远在失败的原因时说:“习惯两个字在起作用,一个人习惯于懒惰,他就会无所事事地到处溜达;一个人习惯于勤奋,他就会孜孜以求,抑制一切困难,做好每一件事情.”
“业精于勤荒于嬉”,从古到今,许多资质聪明的人就是因为不再努力而变得平庸,碌碌无为。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沉湎游戏、网络的学生确实很聪明,但无视勤奋的重要性,把过多的精力用在娱乐上,以致荒废学业,等到发现想用聪明去弥补挽救时已为时过晚。
假设把资质聪明比作沃土,那么勤奋就是农民的勤劳耕作,一片令人艳羡的沃土假设不经常侍弄,那么也将颗粒无收。其实,在一个人的作为中,聪明只是“不能也”,而勤奋确是“乃不为也”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