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一卷诗书入画来,几多闲情山水间.doc

格式:doc   大小:14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一卷诗书入画来,几多闲情山水间.doc

上传人:宝钗文档 2022/1/23 文件大小:1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一卷诗书入画来,几多闲情山水间.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卷诗书入画来,几多闲情山水间
音乐是中国山水文化的重要载体,山水也是中国音乐艺术的主要创作题材之一,以山水为题的音乐作品非常丰富,特别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音画同工,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意义。本期微信,我们就与大家分享几首描山一卷诗书入画来,几多闲情山水间
音乐是中国山水文化的重要载体,山水也是中国音乐艺术的主要创作题材之一,以山水为题的音乐作品非常丰富,特别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音画同工,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意义。本期微信,我们就与大家分享几首描山摹水的中国音乐作品,邀大家一同欣赏音乐里的山水画。《流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列子·汤问》国画《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作为一段乐坛佳话,一直为后人津津乐道,古琴曲《流水》的乐谱最早见于明代朱权的《神奇秘谱》,朱氏在题解中考证:“《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至宋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 19世纪,道士张孔山在演奏中加入描写水势湍急奔腾澎湃的滚、拂手法,音乐形象更为鲜明,人们称其为《七十二滚拂流水》。该曲对自然景物并不流于客观描绘,而是借景抒情,表现一种激昂向上的精神境界。
《高山流水》筝曲《高山流水》同样取材于“高山流水遇知音”这一典故,但与古琴曲并无直接的传承关系。诸多古筝流派之中都有对该曲的演绎,流传较广的有山东筝曲、河南筝曲和浙江筝曲。浙江筝曲的前半部运用两个八度“大撮”,表现高山雄浑、深沉、肃穆、高洁的神韵;后半部运用一连串八度跳进的十六分音符、带按滑的不同力度的“刮奏”,形象地表现潺潺流水和巍巍高山相映成趣的意境
《潇湘水云》“每欲望九嶷,为潇湘之云所蔽,以寓惓惓之意也。”——《神奇秘谱》云山叆叇,香雾空朦。《潇湘水云》是古琴浙派创始人、南宋古琴家郭沔的代表作品之一,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南宋末年,元兵南下,郭沔南迁移居湘中宁远九嶷山下,山高水长、云雾奔腾的景象唤起了他对时事飘零的感慨和对故国山河的热爱,遂应景而作了此曲。
作品一开始,飘逸的泛音引入碧波荡漾、烟雾缭绕的意境。古琴特有的“吟揉”手法,深刻揭示了作者抑郁的内心世界。此后层层递升的音律展现云水奔腾的画面,打破压抑气氛,更为奔放、热情。全曲高潮以第五段前两乐句为素材移高八度展开,按音、泛音、散音巧妙的音色组合,交织成一幅气象万千的图画,最后再现“水云之声”只是一种无力的余波,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感伤。《平沙落雁》  “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鹄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者也。”——《天闻阁琴谱》云程万里,
天际飞鸣。《平沙落雁》是一首曲调悠扬流畅、清新隽永的古琴名作,乐谱最早刊于《古音正宗》琴谱集。全曲通过对雁鸣时隐时现的描摹,展示了雁群降落前于空中盘旋顾盼的情景。乐曲采用模拟手法表现了大雁飞鸣、此呼彼应的生动形象。黄昏、沙岸、雁群,作曲家用生动的音乐语言描绘出了一幅恬静优美的水墨小品画。
《渔舟唱晚》“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