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农村老家印象.doc

格式:doc   大小:22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农村老家印象.doc

上传人:熙凤 2022/1/23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农村老家印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农村老家印象

回到城里,农村老家那满目疮痍满目衰的景象总是挥之不去。本想附上几幅照片,想想还是算了,不要再展示已成垃圾场的家乡的那些丑了。自家房子的旁边,儿时光屁股捉鱼摸虾的那条小河堆满了白色家也要顾人种上小麦和玉米,能收多少收多少。这倒成全了一些小机械生意人和生产厂家。如果有谁花钱买了播种机,拿上购货发票,就能在政府那里拿到五分之一左右的补贴。一台小型播种机、插秧机等一般在五六万元,购买后,就能从政府那里领回一万左右的补贴。现在,帮人播种一亩地收45元的费用,两三年下来,就能收回成本,接下来的几年,就是利润了。所以,现在有些人干起了播种和收割专业户,当然也属于小本经营,发不了什么大财。冀东平原人口密集,人多地少,不像东北,大型农业机械是施展不开的,这也为一些生产小型农机,不需要太多技术含量的私营农机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市场,虽然这与真正意义上的农业现代化背道而驰。

在属于自己的一亩多地里种粮食,虽然不会带来多少现金收益,却能解决自己的吃烧问题。最起码,现时下已失去劳动能力的老人,很多就依靠手里的两亩薄地活着。打下的粮食卖出去一部分,加上农地每亩40元的政府补贴,可以够雇人播种、收割以及购买种子、农药和化肥的费用了,剩下的粮食和秸秆也够一年的吃食和取暖用了。至于有病生灾,小病还可以去县镇医院治一治或买点药,政府也会补贴一部分,遇到大病就只能听天由命熬着了,因为需要自己付钱的那相对“小”的一部分,对于他们来讲也是天文数字,所以只能等死。
现在老家那里经营农地的大多是45岁以上的人,这些人大多育有一到两个儿女。这批人目前的境况大都差不多,儿女大多已经结婚。生养了儿子的家庭为给儿子讨到一门亲事,往往要身背一笔债务,而这笔债务“天经地义”要有老一辈儿的来偿还,因为这是答应给儿媳的婚嫁条件。在电视和网络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农民也成了“见过世面”的群体,小青年们当然向往整洁漂亮的城市生活。一套城里的住房成了多数农村女孩子嫁人的第一彩礼,个人条件较好的还要汽车等大件。为了香火的延续,父母们值得榨干了骨髓也要适应“特色”时代的要求。钱从哪儿来,靠种粮食是没有任何指望的,只能靠副业,即经营蔬菜大棚,到城里和附近的港口打短工,或搞养殖业。经营蔬菜大棚的景象在《苗累残了有人呵护,人呢?》一文中已有所描述。
养殖业又怎么样呢?本县西南部的人近年主要靠养貂和狐狸谋钱,可今年到头,一张貂皮的价格被压到了150元左右,而养一只貂的最低成本不下300元,养貂户全赔了,弄得年关的集市冷冷清清,采购年货的人很少,不得不关掉集市了事。笔者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导致了这一切,简单猜想,可能是由于俄罗斯的日子非常难过,东三省的经济几乎全国垫底,穿得起貂的“贵妇”和小资少了很多,所以殃及了我的这些同乡。
打短工的人境遇又如何了呢?往年,弟弟和姐夫在夏天农闲时,还能组织起来,一起跑去附近的港口找些零活做,咋说一天也能净赚个百八十的。那时节的他们是副什么形象呢?简直可以和非洲的黑人有的一比,暴晒之下的皮肤除了黑,却没有人家的亮光。刚过去的一年又怎么样了呢?没有任何零工可打,据说附近港口刚刚倒闭了两家大企业,外甥女婿打工的那家钢厂虽还在惨淡经营,但每月的工钱却少了一千块,没办法,在失业和降薪之间,还能做何选择。在他们中间,到2020年,工资再翻一番的目标甚至从未听说过,能保持饭碗不丢就很不错了。那些倒闭的企业,一下子就释放出来上万人的剩余劳动力,在一个小地方,竞争有多激烈可想而知。
外甥女小两口也在港口买了套房子,看着房价的下跌,在为自己多花的十多万块钱心疼不已。要知道,外甥女在铁路系统当服务员,每月只争1500元,丈夫在钢厂打工,工资从4000元降到了不到3000元,十万块对他俩的确不是个小数目。也是二姐心肠好,他们买房子的钱多半要小两口来还,不要过度苛求同为农民的公婆,这在农村是非常罕见的。记得前年回家,笔者无意见的一句话让这位外甥女在饭桌上哭了,记得当时我说:看家里这些人,就属这位外甥女苦了,别人都上了大学,早晚都会谋到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自笔者开始,后辈的那些孩子都以笔者为榜样,考取了较著名的大学,这在当地也是罕见的)。现在,令全家人不安的是,外甥女婿所在的钢厂不知道能不能熬过眼前的经济寒流,能不能最终不被裁员。

老叔是一位吃劳保的退休人员,在村里也算是比较有见识的人了。他对笔者讲,听私下传言,17年政府就可能将土地收回,交由种粮大户统一耕种。我说,不大可能硬来吧!那岂不是彻底断了农民的后路?这点地虽然不赚钱,但起码能解决个吃烧问题,如果到时候工作很难找,吃的和烧的都要靠花钱买,怎么办?老叔说,这的确是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