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好奇心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道亮丽的风景,让孩子在人生旅途上既能欣赏到美不胜收的风景,又能从中获取有意义的生活启迪,这是每一个有责任心的家长和老师的迫切愿望。那么如何来科学地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呢?
    1.家长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不要随意否好奇心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道亮丽的风景,让孩子在人生旅途上既能欣赏到美不胜收的风景,又能从中获取有意义的生活启迪,这是每一个有责任心的家长和老师的迫切愿望。那么如何来科学地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呢?
    1.家长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不要随意否认或不理睬孩子
    家长一般忙于工作,对于孩子的提问、质疑、探究,甚至对不同意见往往不理不睬,认为这是孩子不成熟的表现。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我们应该对孩子的好奇和疑问给予支持和鼓励,对孩子的好奇和疑问表示赞赏。
作为父母和老师,要保护孩子旺盛的求知欲,一方面要引导孩子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支持孩子随时提出问题,哪怕是看起来很怪甚至很傻的问题都可以.
 由于社会经历有限,孩子常常会提出一些令人捧腹或瞠目的“傻问题”,如“为什么月亮晚上不睡觉?”“男孩子为什么和女孩子不一样?”“爸爸为什么会长胡子而妈妈却没有呢?”……面对这样的问题,假设家长取笑孩子或是置之不理,甚至斥责孩子,那么孩子会感到自己不应该提这些问题。时间久了,孩子把类似的“傻问题”都埋藏在心里。为了不犯傻,即使遇到自己不知道的问题也憋着不问,再不去认真执著地探究问题了,孩子原有的好奇心便会渐渐地冷淡。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很可能提出一些“含金量很高”的问题,让一般家长或老师难以答复,如“为什么电视时机放出图像和声音?”“为什么汽车会跑?”“为什么鸟儿能在空中飞翔,而人类却不能呢?”“为什么青蛙冬眠一睡就是一冬天,不吃也不喝却饿不死呢?”……面对这样的问题,有些家长或老师可能想方法搪塞,如“管那么多干吗?
把课本上的东西学好就行了。"或者“这些东西你只要知道答案就行了,不用问那么多.”假设孩子的提问经常遭遇这样的答复,他们渐渐会形成这样的观念:这些问题没有什么意义,和我没关系。这样,也许一个出色的科学家就此夭折了。
2.家长和老师要以身作那么,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典范无时不在,在孩子的学习中,老师和家长就是最好的典范,要表现出好奇心和开放的思想,并准备随时将自己的假定用事实来检验,甚至要“揣着明白装糊涂”.传授学习的兴趣,尤其是广阔教育者的责任。成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好奇或“无知"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有些老师或家长为了在孩子面前树立权威形象,总想装出无所不知的样子,搪塞孩子的问题。即使对自己不知道或不熟悉的事物也要装作很理解、很熟悉,草率地给孩子所谓的答案。这样的态度一方面可能使孩子觉得提问题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从而尽量防止提问题;另一方面,一旦老师或家长的“假面”被孩子识破,就可能威信扫地,难以得到孩子的尊重.
3.向孩子发问,引导孩子的好奇心
有的家长和孩子互相“考问",以培养孩子“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这是值得提倡的好方法。有时是孩子向父母提问,有时是父母向孩子提问,其问题涉及日常生活常识、’历史典故、地理知识、科学技术等诸多方面,可以开发孩子的创新思维。一开场,孩子根据自己课外阅读的知识向父母提问,逼得父母也去阅读这些书籍,从中汲取知识;然后父母也根据书中内容向孩子提问,加深孩子探究未知